"悠悠飏飏":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飞舞,
# 飏飏:飘扬貌、飞舞貌。一作扬扬。
"做尽轻模样":一副轻盈潇洒的模样。
"半夜萧萧窗外响":半夜只听得窗外大雪下的沙沙作响,
"多在梅边竹上":压折那院中梅树和竹枝。
"朱楼向晓帘开":第二天起床便迫不及待的掀开帘子,
# 向晓:拂晓。,朱楼:阁楼。
"六花片片飞来":只见片片雪花迎面扑来。
"无奈熏炉烟雾":无奈房内熏炉中的烟雾一下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
"腾腾扶上金钗":只能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笼罩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
# 腾腾:蒸腾貌。
宋代词人
孙道绚(?~?),宋代词人。号冲虚居士,富沙浦城(今属福建)人。年少聪明,颖异绝人,于书史无所不读,一过目即成诵。三十岁丧夫后,守志以终。孙道绚善写诗词,笔力甚高。其生平著词丰富,晚以火毁,有流传人口者,其子黄铢复访求得之,亲手抄写后保存起来。有词8首,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冲虚居士词》。词作如《清平乐·雪》《醉思仙·寓居妙湛悼亡作此》《滴滴金·梅》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咏雪词。此词通过描绘雪花飞舞的姿态以及雪夜、雪晨的景象,借雪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
2. 写作手法
化用:“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体现化用。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夜雪》中“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意境。白居易诗通过听觉角度,以雪压折竹声暗示雪大;孙道绚此句同样从听觉入手,写半夜窗外雪落梅竹之上发出萧萧声响,营造出静谧清幽的雪夜氛围,化用前人诗句,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借物抒情:“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运用借物抒情。表面写熏炉烟雾升腾,附着在金钗上,实则借熏炉烟雾的缭绕、难以消散,抒发女词人内心的孤寂、惆怅与无奈之情。熏炉烟雾弥漫,如同她的愁绪挥之不去,将无形的情感寄托于有形的烟雾,含蓄地表达出词人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黄昏时分,作者眼中,雪花于天际悠然飘飞,那轻盈之态,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着实生动贴切。“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夜半人静,作者卧床,听闻窗外萧萧雪声,料想是雪落梅竹。这声音,让作者由梅竹及自身,梅竹被雪重压,似有抽象的疼痛,进而化作她具体的自怜。她感慨,自己怜惜梅竹,可自身一生的孤寂哀愁,又有谁能知晓、怜爱?恰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所蕴含的那种孤寂无奈。词的下片,“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拂晓之时,作者于朱楼起身,急忙掀开帘子,入目是大片雪花纷飞扑来。面对这大自然的美妙馈赠,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仿佛能看到作者嘴角浮现出一抹难得的笑意。“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此句笔触细腻,作者回屋,身上雪花因熏炉热气瞬间融化,化作腾腾雾气,笼于金钗之上。待雾气消散,她满心失落,唯有低眉轻叹,那无奈之情,尽在这细微举动中。
4. 作品点评
《清平乐・雪》是宋代孙道绚的词作,其以细腻笔触描绘雪景,将视觉与听觉、景与情巧妙融合。词中对雪花姿态、雪夜声响及雪晨景象的描写生动传神,展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感知和独特审美。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雅致,虽无过多华丽辞藻,却能以小见大,借雪景传达出细腻情感,体现了女性词人独特的情思与文学造诣。
下一篇:宋·胡仲弓《卧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