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ān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赵蕃浏览量:2
zhōng
yán
yòng
jìng
chén
liú
wén
zhāng
xīng
dǒu
luó
gèng
shāng
chāng
chù
jiǔ
wèi
jūn
jié
cháng

译文

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逐句剖析

"忠言不用竟沉死":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

# 沉死:沉江而死。

"留得文章星斗罗":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 星斗罗: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何意更觞昌歜酒":再倒一杯昌歜酒,

# 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觞:古代盛酒器。

"为君击节一长歌":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端午三首》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一组七言绝句,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首句“忠言不用竟沉死”,直接点明屈原怀揣忠言却不被采用,最终含冤沉江的悲惨结局,流露出诗人对屈原遭遇的深切同情与惋惜。次句“留得文章星斗罗”,高度赞扬屈原留下的文章如星斗般璀璨,肯定了其文学成就与价值。后两句“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笔锋一转,诗人由对屈原的凭吊转为豪迈的情感抒发,以意想不到的口吻提及用昌歜酒祭祀屈原,并表示要为其击节高歌,体现出对屈原的崇敬与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屈原不幸的哀叹,又有对其才华与精神的歌颂,客观展现了诗人对屈原的缅怀与追思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赵蕃(1143~1229),南宋诗人。字昌父,号章泉。祖籍郑州(今属河南),南渡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以太父恩入仕,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后奉祠家居三十余年,卒谥文节。赵蕃与韩淲(字涧泉)合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其诗平淡,意趣深远,有陶渊明遗风。清人辑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赵蕃身为南宋中期颇具声名的诗人,与彼时居于上饶、号“涧泉”的韩淲交情深厚,二人齐名于世,有“上饶二泉”的美称,同属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弋阳籍著名学者谢枋得曾言,江西诗派传承至“二泉”之时,发展到了极为昌盛的极致状态。然而,在这二人离世之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便就此断绝,往昔的风华也一去不复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怀古题材。诗中由屈原忠言不被采纳最终沉江而死,却留下如星辰般闪耀的文章展开,借端午这一节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与感慨,体现出对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对仗:这首诗中“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忠言不用”对“留得文章”,“竟沉死”对“星斗罗”,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屈原的一生。“忠言不用”揭示了屈原所处的政治环境,他的忠诚和才华不被理解和接纳,最终只能含冤投江。“竟沉死”三个字,饱含着诗人对屈原的惋惜和悲愤之情。“留得文章星斗罗”则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屈原的价值,他的文章如同星斗般闪耀,具有永恒的魅力和不朽的价值。“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这两句诗在情感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诗人由对屈原的凭吊转为一种豪迈的情感抒发。“何意”表示意想不到,诗人没想到还会用昌歜酒来祭祀屈原。“为君击节一长歌”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他愿意为屈原击节高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豪迈的情感抒发,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也更能体现出诗人对屈原的深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蕃《六月十三日四更登舟县岸迟明抵岁步宿雨犹湿》

下一篇:宋·赵蕃《题三径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