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shàng
qīng
fēng

朝代:宋作者:魏夫人浏览量:3
shàng
qīng
fēng
huà
chuán
míng
yuè
rén
guī
hòu
jiàn
xiāo
cán
jiǔ
píng
lán
jiǔ
sàn
cōng
cōng
hèn
nián
nián
yǒu
chóng
huí
shǒu
dàn
yān
shū
liǔ
yǐn
yǐn
chéng
lòu

译文

水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画船在明月映照下缓缓归去,送别友人后。残存的醉意渐渐消散,一个人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人生欢聚离散来去匆匆,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逐句剖析

"波上清风":水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

"画船明月人归后":画船在明月映照下缓缓归去,送别友人后。

#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渐消残酒":残存的醉意渐渐消散,

# 残酒:指残留的醉意。

"独自凭阑久":一个人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

# 独自凭阑久:一个人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阑,一作“栏”。

"聚散匆匆":人生欢聚离散来去匆匆,

# 散:离散、分手。,聚:团聚、相聚。

"此恨年年有":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

"重回首":人人都不堪重回首。

# 回首:人人都不堪重回首。

"淡烟疏柳":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

"隐隐芜城漏":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 漏:指更漏,古代的报时器。,芜城:即广陵城,今江苏扬州。曾在战乱中荒芜,鲍照为之作《芜城赋》,故称芜城。这里指游人所去的地方。,隐隐:隐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波上清风》是宋代女词人魏夫人创作的一首婉约词。这首词以人生聚散的无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对比传递怅惘之情。上片以清风明月、画船流水的旖旎风光为背景,却反衬出离别的苦涩,本应赏心悦目的景致,因缠绵的离愁而蒙上阴翳。下片直抒胸臆,将人生际遇的起伏与内心的孤寂交织,以含蓄笔法折射出世事无常的怅惘。全词语言凝练清雅,意境幽远深邃,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精准描摹,又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魏夫人(1041?~1099?),宋代词人。名玩,字玉汝,襄阳(今属湖北)人。宰相曾布之妻,因夫贵初封瀛国夫人,后封鲁国夫人,人称魏夫人。魏夫人擅长作词,风格婉约,与李清照齐名。朱熹称“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她的词大多描写离情别绪,这大约与曾布多次被贬谪在外有关,感同身受,故表现得颇为真切深沉。其词也有“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这类轻快活泼的篇章,笔墨生动传神。代表作品有《江城子·春恨》《菩萨蛮·红楼斜倚》。著有《魏夫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月夜送别后女主人公独倚栏杆、凝望长空的场景,通过清风明月、淡烟疏柳等清丽意象,烘托出聚散匆匆的怅惘,含蓄表达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永恒憾恨与深婉的离愁别绪。

2. 写作手法

用典:“隐隐芜城漏”一句,化用鲍照《芜城赋》之典:南朝宋竟陵王刘诞作乱后,广陵城荒芜残破,鲍照遂作《芜城赋》以寄兴亡之叹。魏夫人借“芜城”暗喻离人远去后心境的荒凉孤寂,“漏”声则隐喻时光流逝与愁绪绵长,将聚散匆匆的憾恨与时空流转的苍茫感融为一体,含蓄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景起兴,通过自然意象勾勒人物形象。夜风轻拂水面,银辉漫洒天际,粼粼波光在月色中跳跃,营造出澄澈空明的水天世界。此时一叶雕花画舫解缆离岸,朝着烟水迷蒙处渐行渐远。凭栏凝望的女子独倚危楼,透过朦胧月色目送舟影消融于夜色苍茫。江波、清风、明月、画船四个意象的并置,构建出清雅绝尘的意境空间。这般良辰美景本应与心上人共享,却陡然转折——"人归后"三字如奇峰突起,将旖旎风光骤然收束,徒留满室清冷。这三个字既点明送行者身份,又暗示离人远去,在时空转换间完成情感转场。“渐消残酒”的笔法颇具匠心,既暗含饯行宴饮的缠绵悱恻,又以酒意阑珊暗示别情悠长。杯中残酒渐次褪去,映照出女子凭栏时间之久,足见相思刻骨。“凭栏久”与“独自”相呼应,将特写镜头定格在月下孤影:夜色渐深,她仍固守栏杆,任凭晚风侵袖,将女子情深意笃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下片转入心理独白,延续“凭栏”意象展开时空纵深。聚散离合本是人生常态,但词人却以“寸恨谁云短”的诘问,道出别离之苦的绵长无尽。尤其当离别成为年复一年的轮回,归期又遥遥无定时,更添愁绪千重。此处化用鲍照《芜城赋》的苍茫意境,将个人情思置于历史时空维度。芜城暮鼓穿透夜幕,惊破女子凝思,回望渡口唯见疏柳淡烟,在月色中勾勒出凄清剪影。结句“重回首”与开篇“人归后”形成环形结构,夜漏声声既回应凭栏之久,又暗示长夜将尽。全词以景语起,以景语收,在江月永恒与人事无常的对照中,完成对离愁别恨的诗意诠释。看似平易的意象组合,实则暗藏匠心:清风明月反衬孤寂,雕栏画舫对比素衣,喧阗更鼓映衬死寂,在多重映照中深化情感张力。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收束方式,使全词在空灵中见沉郁,在疏淡处显深挚。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作以月夜别情为题,着重刻画居者绵长的思念。不同于离人视角,词中聚焦于留守者的思绪流转,作者并未对女性形象作直接描摹,而是撷取清风明月、淡烟疏柳、隐约更漏等清雅意象,构建出空灵澄澈的意境空间。这种以景托情的艺术手法,使无形情愫具象可感,正如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所论“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正是此类含蓄蕴藉手法的典范运用。全篇不着痕迹地将词人诚挚深沉的情感投射于月色烟霞之间,形成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

清吴蘅照《莲子居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天锡《梅》

下一篇:宋·邵雍《插花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