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十年功夫磨出一把宝剑,
"霜刃未曾试":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未试过锋芒。
# 未:还。,霜刃:形容剑锋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今日把似君":如今将它取出,给您一看,
# 把似君:拿给您看。似:一作“示”。一作“事”。,今日:如今。
"谁为不平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 不平:冤屈。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托物言志题材诗。介绍了一把历经十年精心锻造的宝剑,描绘了其寒光闪烁、锋利无比的形态。诗中以剑客精心磨砺宝剑的过程,体现了诗人贾岛对自身才能的打磨与锤炼。营造出一种豪迈、坚毅的氛围,通过对宝剑的刻画,表达了诗人自己十年寒窗苦读,渴望像宝剑一样有朝一日能锋芒毕露,实现理想与抱负的迫切心情,展现出诗人积极进取、壮志满怀的精神风貌。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诗人借“剑”来比喻自己的才能,以剑客自比,通过描述剑的磨砺与待试,表达自己经过长期磨砺,渴望像宝剑发挥作用一样,施展才华,实现抱负,铲平世间不平之事。
3. 分段赏析
开篇“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诗人未对剑客正面渲染,而是从侧面着墨。剑客耗时漫长十载,精心磨砺此剑,单这时间跨度,便已暗示此剑绝非凡品。细观剑刃,寒光凛冽,白若寒霜,锋芒内敛却难掩其锐,虽言“未曾试”,但那股子迫不及待欲一展锋芒的气势,已悄然在诗句间涌动,引人遐想。诗至后半,笔锋一转,“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在得遇识才伯乐般的“君”后,剑客瞬间豪情满怀,仿佛在高声宣告:今日我将这绝世利刃郑重呈于君前,若世间存在冤屈不平之事,尽管道来!刹那间,一种渴望施展才华、成就非凡事业的壮志,喷薄而出,力透纸背。不难看出,诗中的“剑客”正是贾岛自比,而那柄宝剑,则象征着他的满腹才学。贾岛别具匠心,并未直白铺陈自己十年苦读的艰辛岁月,也未大肆宣扬自身出众才华与宏伟志向。相反,他巧妙构思,将心中所想、所求,不着痕迹地融入“剑”与“剑客”的生动形象之中。这般将政治抱负深藏于鲜明意象的表现手法,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尽显高超艺术水准,令人拍案叫绝。
4. 作品点评
在贾岛的诗作《剑客》中,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诗中没有晦涩难懂的辞藻堆砌,用的都是极为平实、质朴的语言,让人一读便懂。然而,就在这看似平淡的文字背后,却蕴藏着明快且深刻的诗思。诗人以简洁利落的笔触,勾勒出剑客与宝剑的形象,将自身渴望施展才华的急切心情和远大抱负娓娓道来。这种独特的表达,巧妙地将诗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美感结合在一起,展现出贾岛诗歌风格中不同于其苦吟诗作的别样魅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创作风格丰富多元的一面。
# 冯默:本集“有”作“为”,“为”更胜。冯班:“有”字是卖身奴。
不详韦縠《才调集评》
# 唐云:《剑客》真精神。吴敬夫云:遍读刺客列传,不如此二十字惊心动魄之声,谁云寂寥短韵哉!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
# 豪爽之气,溢于行间。第二句一顿,第三句陡转有力,末句措语含蓄,便不犯尽。
清李鍈《诗法易简录》
# 通首雄壮,忽以问辞作结,更觉意味不尽。
清岳端《寒瘦集》
上一篇:唐·韩愈《春雪》
下一篇: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