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ǔ
shǔ

朝代:宋作者:吕本中浏览量:2
píng
shí
chǔ
shǔ
tíng
yǒu
liáng
zǒu
nán
guó
yán
tiān
fēi
xiāng
liáo
liáo
qiū
shàng
yuǎn
yǎo
yǎo
guāng
cháng
shàng
liú
lián
fǒu
nián
fēng
jīng
dào
xiāng

译文

平常遇到处暑节气时,庭院和门户间还有余留的凉意。在乙纪年奔走于南方,炎热的天气里这里不是故乡。稀疏冷清的秋天还离得远,漫长的夜晚显得幽远而漫长。还能够在这里流连吗,年成丰收,粳稻散发着香气。

逐句剖析

"平时遇处暑":平常遇到处暑节气时,

"庭户有余凉":庭院和门户间还有余留的凉意。

"乙纪走南国":在乙纪年奔走于南方,

# 乙纪: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一作“一纪”。

"炎天非故乡":炎热的天气里这里不是故乡。

# 炎天:指南方。

"寥寥秋尚远":稀疏冷清的秋天还离得远,

"杳杳夜光长":漫长的夜晚显得幽远而漫长。

# 杳杳:昏暗貌。

"尚可留连否":还能够在这里流连吗,

"年丰粳稻香":年成丰收,粳稻散发着香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处暑》是宋代诗人吕本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处暑时节的景象与诗人的心境。首联写平常处暑时的凉爽,与当下形成对比。颔联点明诗人此时身处南方,虽是处暑,却因不是故乡而无归属感。颈联描绘了处暑时秋意尚远、夜晚漫长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是否留在此地的思考,同时描绘了年成丰收、粳稻飘香的景象,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关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处暑时节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吕本中(1084~1145),南宋诗人。字居仁,号紫微,人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吕公著曾孙。绍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后因忤逆秦桧被罢官。吕本中的诗属江西派,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活法”之说。其作诗常常锻字炼句,刻意苦吟,讲求新意。他还擅长填词,主要写离思别情、春花秋月等传统题材。其词用语清丽自然,表现手法新颖。主要作品有《东莱先生诗集》《紫微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平时遇处暑,庭户有余凉”,通过对比平常处暑时的凉爽与当下所处的环境,暗示了诗人此时身处的南方在处暑时仍炎热,没有故乡那种处暑的凉爽,为后文的思乡之情埋下伏笔。颔联“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直接点明诗人此时身处南方,且是奔走的状态,“炎天非故乡”强调了这里不是自己的故乡,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颈联“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描绘了处暑时节的自然景象,“寥寥秋尚远”说明秋意还离得远,“杳杳夜光长”则写出了夜晚的漫长和幽远,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尾联“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表达了诗人对是否留在此地的思考,“尚可留连否”体现了诗人的犹豫,“年丰粳稻香”则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故乡丰收景象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吕本中《送山伯良佐东归以务道期息涂为韵(其一)》

下一篇:宋·吕本中《谢赵士原送酒 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