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苑华池烂熳通":小苑与华池烂漫相通,
# 烂熳:杂乱繁多貌。,华池:景色佳丽的池沼。
"后门前槛思无穷":面对前后门槛,思绪无穷无尽。
"宓妃腰细才胜露":蜂像宓妃般腰细,仿佛仅能承受露珠重量,
# 宓妃:洛神,洛水的女神洛滨。
"赵后身轻欲倚风":又似赵后般身轻,好似要倚靠着风。
# 赵后:即赵后身轻。
"红壁寂寥崖蜜尽":红色的墙壁边因崖蜜采尽而一片寂寥,
# 崖蜜:山崖间野蜂所酿的蜜。又称石蜜、岩蜜。色青,味微酸。,寂寥:冷清。,红壁:红墙。亦指赤色的山壁。
"碧帘迢递雾巢空":山崖间野蜂所酿的蜜。又称石蜜、岩蜜。色青,味微酸。
# 迢递:高峻貌。
"青陵粉蝶休离恨":青陵的粉蝶不要有离别的怨恨,
# 青陵:古地名。
"长定相逢二月中":二月一定会再次相逢。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题材诗。描绘了小苑华池相连的烂漫景象,以宓妃、赵后之典刻画蜂的轻盈姿态,展现红壁处崖蜜采尽的寂寥与碧帘外雾巢已空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却又略带寂寥的氛围,体现了事物的兴衰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事物变化的感慨,借青陵粉蝶典故,在寂寥中又透露出对相聚的期盼,情感复杂而深沉。
2. 写作手法
用典:“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运用宓妃和赵飞燕的典故,将蜂比作宓妃和赵后,形象地描绘出蜂的轻盈优美姿态,使诗歌富有文化底蕴,增强表达效果。“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使用青陵粉蝶典故,借粉蝶表达对相聚的期盼,丰富诗歌内涵,含蓄地抒发情感。对比:“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将曾经可能热闹的采蜜场景(以红壁、崖蜜暗示)与如今的寂寥、巢空相对比,突出蜂生活环境的变化,强化兴衰之感,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的思考。借物抒情:全诗围绕蜂展开描写,借蜂的生存境遇变化,如蜜尽巢空,抒发诗人内心的寂寥、感慨之情,以物为载体,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首联“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描绘出小苑与华池相连的开阔烂漫景象,同时引出诗人无尽的思绪,为下文对蜂及相关情感的表达做铺垫,奠定一种思绪纷杂的情感氛围。颔联“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通过用典,生动形象地刻画蜂的轻盈姿态,使蜂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展现出诗人对蜂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描写角度,增添诗歌的美感。颈联“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从描写蜂的姿态转向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蜜尽巢空,红壁寂寥,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寂寥、衰败的氛围,深刻表达出对事物兴衰变化的感慨,使诗歌情感基调趋于深沉。尾联“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借助青陵粉蝶典故,以劝慰粉蝶的方式,传达出对相聚的期盼,在寂寥感慨中又蕴含一丝希望,使诗歌情感更加丰富复杂,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李商隐凭借细腻入微的笔触,把自然景观与人世间丰富复杂的情感完美交融。围绕蜜蜂展开的一系列描写,构建出一幅独特的意境画面,既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矢志不渝的追求与深度思考,又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离别惆怅、相遇惊喜的真切感悟。整首诗营造出的氛围优美而宁静,意境深邃幽远,能让读者仿若超脱尘世纷扰,沉浸于这充满诗意的世界。诗题“蜂”字用得极为精妙,精准捕捉到蜜蜂舞动、轻盈且勤劳的意象特征,宛如神来之笔,为整首诗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与深刻的内涵,使其熠熠生辉。
下一篇:唐·戎昱《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