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xìng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2
liǎng
zhū
táo
xìng
yìng
xié
zhuāng
diǎn
shāng
shān
shǐ
使
jiā
shì
chūn
fēng
róng
yīng
chuī
zhé
shù
zhī
huā
chūn
yún
shòu
qín
zhào
fēng
chuī
qiǎn
yòu
shēn
shuí
dào
xīn
biàn
便
róng
tóng
fān
xiǎo
rén
xīn

译文

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黄莺又吹折数枝花。春天的云彩像兽又像禽,在日照风吹下变浅又变深。谁说无心就能逍遥自在,其实也像反覆无常的小人。

逐句剖析

"两株桃杏映篱斜":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

# 篱:篱笆。

"妆点商山副使家":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

# 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

"何事春风容不得":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

# 何事:为什么。

"和莺吹折数枝花":惊走了黄莺又吹折数枝花。

"春云如兽复如禽":春天的云彩像兽又像禽,

# 如:像。

"日照风吹浅又深":在日照风吹下变浅又变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谁说无心就能逍遥自在,

# 容与:悠闲,逍遥自在的样子。,谁道:谁说。

"亦同翻覆小人心":其实也像反覆无常的小人。

# 亦同:其实也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居杂兴二首》为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诗以触事兴感的方式,借咏叹风折花枝这等生活琐事,曲折而隐晦地展现诗人的凄苦境遇,抒发内心难以言说的痛苦。第二首诗借鉴杜诗之意,且进一步把原本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的主题,转变为对那些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的深切憎恶。这两首诗虽篇幅短小,却布局精巧、跌宕有致,营造出深邃悠远的诗歌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禹偁屡屡上书进谏,因而触怒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他自开封遭贬,前往商州出任团练副使。在宋代,团练副使多为安置被贬官员的虚职,且彼时商州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诗人身处这般“坏舍床铺月,寒窗砚结澌”(《谪居感事》)的困厄之境,虽胸怀壮志,却只能虚度光阴,无所作为。以“拜章期悟主”(《谪居感事》)为初衷而无辜被贬的诗人,内心愤懑难平。这组《春居杂兴二首》便是他于淳化三年(992年)春日有感而发创作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宋代王禹偁创作的七言绝句,属于感怀题材的诗作。诗歌围绕春居所见之景展开。第一首诗中,诗人先描绘了桃杏映篱的美好景象,然后通过诗人对春风折花的疑惑,实则暗喻自己在仕途上遭受的不公。第二首诗中,先描绘了春云变幻莫测的景象,然后将春云比作小人之心,表达了诗人对小人的厌恶和批判。

2. 写作手法

比喻:“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以桃花杏花自比,用春风暗指皇帝和佞臣,既抒发自己蒙冤受贬之情,也有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亦同翻覆小人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春云的无常就像小人的心思一样,反复无常,不可捉摸。反问:“谁道无心便容与”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否定了无心就能逍遥自在的观点。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两株桃杏映篱斜”生动地描绘出桃杏在篱笆边斜斜生长的姿态,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妆点商山副使家”则点明了这幅景象的主人是商山团练副使,也就是诗人自己。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这两句诗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抒情。“何事春风容不得”表达了诗人对春风折花的疑惑和不解。“和莺吹折数枝花”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风的力量,不仅吹折了花朵,还伴随着黄莺的啼叫,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春风折实际上是诗人借景抒情,暗喻自己在仕途上遭受的不公和挫折。第二首:“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开篇描绘了春云变幻莫测的景象。“春云如兽复如禽”将春云比作野兽和飞禽,形象地写出了春云的形状多变。“日照风吹浅又深”则进一步描绘了春云在阳光照耀和春风吹拂下的变化,时而浅淡,时而深浓。这两句诗通过对春云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这两句诗将春云比作小人之心,表达了诗人对小人的厌恶和批判。“谁道无心便容与”通过反问的手法,否定了“无心便容与”的观点。“亦同翻覆小人心”则明确指出春云的无常就像小人的心思一样,反复无常,不可捉摸。这两句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小人当道的愤懑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正直的追求。

4. 作品点评

据《蔡宽夫诗话》记载,诗人王禹偁创作此诗后,他的儿子王嘉祐指出,诗的前作后半部分与杜甫“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出自《绝句漫兴九首》之二)的诗句颇为相似,提议父亲修改。王禹偁听闻后,欣喜而言:“我诗作的精妙之处,竟能与杜子美不谋而合!”他不仅未对诗作进行修改,还兴致勃勃地又赋一首:“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引自《苕溪渔隐丛话》)。实际上,王禹偁对自己诗风与杜甫诗风的“暗合”,反映出他从学习白居易诗风转向学习杜甫诗风,并且对此深感欣慰。王禹偁的诗作在遣词造句、命意构思上,与杜甫的诗确实存在几分相似之处。不过,他并非单纯模仿杜甫的词句,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营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全新诗歌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

下一篇:宋·楼钥《次韵十诗·见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