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山东窦长卿":问候友人山东窦长卿将军。
# 窦长卿:作者之友,根据词意大约是一位闲置的将军。,问讯:问候。
"苍苍云外且垂纶":还是像我一样到远离尘世之处钓鱼吧。
# 苍苍云外:远离尘世的地方。
"流水落花都莫问":不要问时间会过去多少,
# 流水落花:形容时间的流逝。
"等取":耐心等待,
"榆林沙月静边尘":榆林那里总有一天会月静边尘。
# 边尘:指战争。,榆林:在陕西北部,地临沙漠,北宋时防御西夏的边防重镇。
"江面不如杯面阔":杯中有胜似江面的雄浑开阔,
"卷起":卷起,
"五湖烟浪入清尊":充满诗情画意五湖烟浪到酒杯里,
# 五湖烟浪:指范蠡载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
"醉倒投床君且睡":醉了你就到床上尽情地睡,
"却怕":怕就怕,
"挑灯看剑忽伤神":挑灯仔细端详宝剑,忧伤突然涌上心头。
南宋文学家
王质(1135~1189),南宋文学家。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郓城)人。绍兴进士,曾担任太学正、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官等职,后因受权贵排斥,选择隐居山林。王质工诗词。其诗流畅爽快,得苏轼之遗韵。其词题材丰富,喜用口语,风格清新刚健。主要作品有《山行即事》《定风波·赠将》等。著有《绍陶录》2卷、《诗总闻》20卷、《雪山集》16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别劝勉词。通过作者与窦长卿的交流,描绘了边塞与饮酒的场景,表达对将领的劝勉与关怀。劝其在纷扰的战事中暂寻宁静,又理解其内心壮志,担忧其因理想与现实落差而伤神,展现出对将领处境与心境的深刻洞察。
2.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江面不如杯面阔”中,作者将广阔无垠的“江面”与小小的“杯面”作比,说江面竟不如杯面宽阔,这是一种极度的夸张与缩小。通过这种看似不符合常理的表述,以“杯面”这个微小的意象来容纳“江面”甚至“五湖烟浪”,把宏大的自然景象浓缩到小小的酒杯之中,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想象和旷达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问讯山东窦长卿,苍苍云外且垂纶”中,“苍苍云外”既言两地相距遥远,又显露出这位垂钓老翁对戍守边疆的友人深切的牵挂——即便身处江湖,仍不忘遥遥致意。要问候些什么呢?“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给出了答案。古人常以落花流水喻时光流逝,如唐翁宏《春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便写尽韶华易逝之叹,此处作者却道,纵然岁月流转、久别未逢,纵有千言万语也暂且不提,唯愿静待佳音:榆林的沙月之下,边尘平息,边疆安宁。这几句尽显二人以国事为先、个人情谊让位于家国大义的高尚情怀,尤其出自一位退居山林的老者笔下,更显难能可贵。下片巧用化大为小的笔法,将浩渺江面比作杯盏水面,写下“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入清尊”,以清旷奇雄的意境,烘托出友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过片“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则刻画了友人戍边守土的壮志——即便酩酊大醉卧于床榻,仍难忘怀守疆之责,常于深夜挑灯细看宝剑。“醉里”点出或在醉中、或在梦里,“看剑”显其剑不离身的警觉,“挑灯”则暗示夜深人静的场景。词人寥寥数笔,便将友人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勾勒得跃然纸上:醉中尚不忘看剑,清醒时的坚守自不必说;夜间犹念戍边之事,白日里驰骋疆场的英姿更可想见。这一精妙的情境刻画影响深远,南宋豪放派大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开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便可见其痕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笔势奔放舒展,气度开阔轩昂,直抒胸臆地袒露内心世界,使得自我形象跃然纸上,深得苏轼词作的神韵。此外,词作以理性排遣情感,铺展内心情绪与理智的矛盾,其忧国伤时的情怀并未落入超脱尘世的俗套,这一特点在同时代人的作品中并不常见。
# 此词以廓清边尘、立功报国的壮图勉励自己的友人。悲凉慷慨,如见肺肝,深刻地反映出退老山林的词人的爱国热忱,是很感人的。
现代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笃文《豪放词典评》
上一篇:宋·戴表元《秋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