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zèng
jiàng

朝代:宋作者:王质浏览量:2
wèn
xùn
shān
dōng
dòu
cháng
qīng
cāng
cāng
yún
wài
qiě
chuí
lún
liú
shuǐ
luò
huā
dōu
wèn
děng
lín
shā
yuè
jìng
biān
chén
jiāng
miàn
bēi
miàn
kuò
juǎn
yān
làng
qīng
zūn
zuì
dǎo
tóu
chuáng
jūn
qiě
shuì
què
tiǎo
dēng
kàn
jiàn
shāng
shén

译文

问候友人山东窦长卿将军。还是像我一样到远离尘世之处钓鱼吧。不要问时间会过去多少,耐心等待,榆林那里总有一天会月静边尘。杯中有胜似江面的雄浑开阔,卷起,充满诗情画意五湖烟浪到酒杯里,醉了你就到床上尽情地睡,怕就怕,挑灯仔细端详宝剑,忧伤突然涌上心头。

逐句剖析

"问讯山东窦长卿":问候友人山东窦长卿将军。

# 窦长卿:作者之友,根据词意大约是一位闲置的将军。,问讯:问候。

"苍苍云外且垂纶":还是像我一样到远离尘世之处钓鱼吧。

# 苍苍云外:远离尘世的地方。

"流水落花都莫问":不要问时间会过去多少,

# 流水落花:形容时间的流逝。

"等取":耐心等待,

"榆林沙月静边尘":榆林那里总有一天会月静边尘。

# 边尘:指战争。,榆林:在陕西北部,地临沙漠,北宋时防御西夏的边防重镇。

"江面不如杯面阔":杯中有胜似江面的雄浑开阔,

"卷起":卷起,

"五湖烟浪入清尊":充满诗情画意五湖烟浪到酒杯里,

# 五湖烟浪:指范蠡载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

"醉倒投床君且睡":醉了你就到床上尽情地睡,

"却怕":怕就怕,

"挑灯看剑忽伤神":挑灯仔细端详宝剑,忧伤突然涌上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赠将》是宋代王质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之中,词人对那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将军满含深切慰问,劝其暂且养精蓄锐,不必沉湎于悲戚;下片则着力盛赞将军胸襟的博大壮阔,更对他心中那份始终难以磨灭的壮志雄心,表达了深刻的理解。全词风格清壮雄浑,语气温婉亲切,字里行间蕴藏着绵长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王质(1135~1189),南宋文学家。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郓城)人。绍兴进士,曾担任太学正、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官等职,后因受权贵排斥,选择隐居山林。王质工诗词。其诗流畅爽快,得苏轼之遗韵。其词题材丰富,喜用口语,风格清新刚健。主要作品有《山行即事》《定风波·赠将》等。著有《绍陶录》2卷、《诗总闻》20卷、《雪山集》16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覆灭、宋室南渡之后,深重的民族危机呼唤着英雄挺身而出,浓烈的忧患意识则激励着豪杰砥砺成长。在此背景下,英雄豪杰开始成为南宋文人词作中频繁歌咏的对象,王质的这首词便属此类。词人借刻画一位退居山林的将军形象,既深切表达了对抗金将领的理解与热切期盼,又以辛辣之笔揭露并批判了南宋统治集团奉行投降政策、排挤主战将领与抗金英雄的行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别劝勉词。通过作者与窦长卿的交流,描绘了边塞与饮酒的场景,表达对将领的劝勉与关怀。劝其在纷扰的战事中暂寻宁静,又理解其内心壮志,担忧其因理想与现实落差而伤神,展现出对将领处境与心境的深刻洞察。

2.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江面不如杯面阔”中,作者将广阔无垠的“江面”与小小的“杯面”作比,说江面竟不如杯面宽阔,这是一种极度的夸张与缩小。通过这种看似不符合常理的表述,以“杯面”这个微小的意象来容纳“江面”甚至“五湖烟浪”,把宏大的自然景象浓缩到小小的酒杯之中,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想象和旷达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问讯山东窦长卿,苍苍云外且垂纶”中,“苍苍云外”既言两地相距遥远,又显露出这位垂钓老翁对戍守边疆的友人深切的牵挂——即便身处江湖,仍不忘遥遥致意。要问候些什么呢?“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给出了答案。古人常以落花流水喻时光流逝,如唐翁宏《春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便写尽韶华易逝之叹,此处作者却道,纵然岁月流转、久别未逢,纵有千言万语也暂且不提,唯愿静待佳音:榆林的沙月之下,边尘平息,边疆安宁。这几句尽显二人以国事为先、个人情谊让位于家国大义的高尚情怀,尤其出自一位退居山林的老者笔下,更显难能可贵。下片巧用化大为小的笔法,将浩渺江面比作杯盏水面,写下“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入清尊”,以清旷奇雄的意境,烘托出友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过片“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则刻画了友人戍边守土的壮志——即便酩酊大醉卧于床榻,仍难忘怀守疆之责,常于深夜挑灯细看宝剑。“醉里”点出或在醉中、或在梦里,“看剑”显其剑不离身的警觉,“挑灯”则暗示夜深人静的场景。词人寥寥数笔,便将友人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勾勒得跃然纸上:醉中尚不忘看剑,清醒时的坚守自不必说;夜间犹念戍边之事,白日里驰骋疆场的英姿更可想见。这一精妙的情境刻画影响深远,南宋豪放派大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开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便可见其痕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笔势奔放舒展,气度开阔轩昂,直抒胸臆地袒露内心世界,使得自我形象跃然纸上,深得苏轼词作的神韵。此外,词作以理性排遣情感,铺展内心情绪与理智的矛盾,其忧国伤时的情怀并未落入超脱尘世的俗套,这一特点在同时代人的作品中并不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以廓清边尘、立功报国的壮图勉励自己的友人。悲凉慷慨,如见肺肝,深刻地反映出退老山林的词人的爱国热忱,是很感人的。

现代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笃文《豪放词典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表元《秋尽》

下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自古高人最可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