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íng
·
·
bǎo
yuè
shān
zuò

朝代:宋作者:仲殊浏览量:2
qīng
mén
wài
yōng
qīng
yáng
huā
xiāng
sòng
fēi
西
yòu
hái
chūn
wǎn
shuǐ
shù
luàn
yīng
xián
yuàn
xiǎo
lián
wéi
wǎn
chū
guī
zhōng
shēng
guò
zhuàn
xiāng
cái
diǎn
yuè
dào
mén
shí

译文

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杨花树上群莺乱啼。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逐句剖析

"清波门外拥轻衣":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

# 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

"杨花相送飞":杨花纷飞殷勤相送。

# 杨花:即柳絮。

"西湖又还春晚":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

"水树乱莺啼":水边杨花树上群莺乱啼。

"闲院宇":寺院清幽,

"小帘帏":帘帐低垂。

# 帘帏:即帘帐。

"晚初归":刚乘着夜色把家回。

"钟声已过":钟声已经响过,

# 钟声:撞钟击鼓,为佛门早晚必行的功课。

"篆香才点":篆香刚刚点起,

# 篆香:状似篆文字形的盘香。

"月到门时":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诉衷情·宝月山作》是北宋词人仲殊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为暮春即兴之作,词人在词中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并在其中寄寓了自己洒脱旷达的襟怀和自在从容的行止。上片聚焦湖畔春景,以灵动笔触绘就动态之美,把西湖春色的艳丽鲜活展现得淋漓尽致,繁花纷飞、莺啼婉转间,春色的绚烂与蓬勃直抵人心,令人沉醉。下片则笔锋一转,刻画寺宇的寂静、僧寮的清幽,营造出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意境,仿若引领读者踏入一片纯净无扰的天地。全词神思清逸、韵味悠长,上下两片动静交织,一绘春景喧闹之态,一摹寺院静谧之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颇具珠联璧合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僧人、词人

仲殊(?~?),北宋僧人、词人。俗姓张名挥,字师利,号蜜殊、安州老人、太平闲人、霅川空叟,安州(今湖北安陆)人。原为士子,因游荡不羁,被妻投毒羹中,几死,啖蜜而解,遂弃家为浮屠。出家后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他与苏轼友善,苏轼还为他写《安州老人食蜜歌》。仲殊能文善诗,词和诗皆操笔立就,尤善小词,每一阙出,人争传玩。其词清才丽藻,篇篇奇丽,字字清婉。《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念奴娇·水枫叶下》皆为名作。著有《宝月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仲殊早年生活不羁,行事放纵,后毅然抛却世俗生活,出家为僧。这首写景小令,正是他栖居杭州宝月寺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该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春景以及宝月寺内清幽的场景,上下两片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表达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与悠然闲适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水树乱莺啼”一句中,“水树”是静态的景物,“乱莺啼”是动态的声音,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江南春色图;下片中“月到门时”是静态描写,“钟声”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具层次感,也更能体现出寺宇环境的清幽与禅意。对比:“钟声已过,篆香才点”两句以晚钟的远韵与篆香的烟痕作对比,以声与色、大与小的反差,突出了寺宇环境的清幽,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宁静。拟人:“杨花相送飞”一句将杨花拟人化,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好似杨花在殷勤地陪伴词人前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杨花飞舞的姿态,也体现出词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细腻笔触勾勒湖畔春景。起笔“清波门外拥轻衣”,“拥”字凝练传神,生动描绘出微风轻拂,衣袂随风鼓荡,仿佛主动簇拥着词人前行,将衣服轻盈之感与风的灵动巧妙融合,尽显清风拂面、衣袂翩跹的悠然风致。描绘完湖上清风,笔触转向随风飘舞的柳絮。古往今来,杨柳飞絮常被视为暮春的象征,纷飞的杨花一路相伴,似有护持之意,“相送飞”三字赋予杨花脉脉温情。“西湖又还春晚”一句笔锋陡然转折,从景物描写自然过渡到对时令的交代,顺势引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春景图,一个“乱”字更是妙笔,瞬间将莺啼的纷繁热闹展现得淋漓尽致。不难想象,一位身着僧袍、脚蹬白履的诗僧,漫步于湖边山脚繁花夹道的小径,身旁花雨纷飞,耳边莺啼此起彼伏,惬意的游春画面跃然纸上。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下片则聚焦寺宇内的景致。词人巧妙选取钟声、篆香和月色这三个具有鲜明时间特征的景物,细腻刻画。结尾收束悠然,空灵之韵萦绕全篇。在佛门之中,撞钟击鼓乃早晚必行的功课,钟声悠扬深远。词人紧接着以“篆香才点”与之呼应,更添雅致韵味。用“篆”字描摹袅袅升腾、盘旋而上的烟缕,细微之处尽显工巧。将悠远的晚钟与缭绕的篆香并置,形成声与色、大与小的鲜明对比,且皆取眼前之景,自然妥帖,宛如浑然天成。“月到门时”本是归寺时的寻常实景,置于钟声、篆香之后,禅意顿生,余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仲殊这首即兴创作的写景小词,笔调空灵,风致悠然,浑然天成,颇有唐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词作才情卓绝、气度自然,实为词人真实人格与性情的写照,其中所绘物象,亦是这位诗僧内心世界的生动折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宋严羽《沧浪诗话》

# 神清韵远,小令中逸品。“拥”字工炼,有一种清风动快、衣带飘然的情致。“钟声”三句,从容自在,一片化机,真是妙到毫巅了。

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下一篇:宋·道潜《口占绝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