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lán
huā
·
·
huái
tiān
duàn

朝代:宋作者:吴则礼浏览量:1
huái
tiān
duàn
diǎn
zhuì
nán
yún
qiū
yàn
bái
zhān
shǐ
shì
yín
píng
mèng
jué
shí
bié
huái
怀
bào
xiāo
jìng
zhōng
qīng
bìn
lǎo
xiǎo
néng
fán
píng
ān
zhǐ
shū

译文

淮河上的天空辽阔无边。几只秋雁点缀着南方的云层。寒露沾湿了衣衫,此刻才从华美的屏风后惊醒。离别的愁绪萦绕心头。镜中黑发渐白,岁月催人老。心中怎能不涌起牵挂。只求你寄来一封报平安的书信。

逐句剖析

"淮天不断":淮河上的天空辽阔无边。

"点缀南云秋几雁":几只秋雁点缀着南方的云层。

"白露沾衣":寒露沾湿了衣衫,

"始是银屏梦觉时":此刻才从华美的屏风后惊醒。

"别离怀抱":离别的愁绪萦绕心头。

"消得镜中青鬓老":镜中黑发渐白,岁月催人老。

"小字能无":心中怎能不涌起牵挂。

"烦寄平安一纸书":只求你寄来一封报平安的书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减字木兰花》是宋代词人吴则礼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以秋景起兴,通过“淮天”“南云”“秋雁”等意象勾勒出萧瑟秋空,又以“白露沾衣”的细节暗示秋夜寒凉,暗合“银屏梦觉”的孤寂情境;下片直抒别离之情,用“镜中青鬓老”的具象化描写展现时光流逝之叹,结句“烦寄平安一纸书”更以家常絮语收束,将深沉思念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期盼。全词以简淡笔触融合时空转换,上片写景寓情,下片情中藏思,既有宋词婉约凝练的语言特质,又通过“雁字”“青鬓”等传统意象传递出漂泊羁旅的怅惘与人间温情的渴望,在清冷意境中蕴藏着真挚动人的情感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词人

吴则礼(?~1121),北宋诗人、词人。字子副,号北湖居士,兴国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以父荫入仕,元符元年为卫尉寺主簿。崇宁三年,编管荆南。吴则礼平生交游甚广,与江西诗派陈师道、韩驹、饶节等诗人均有唱和,尤其推崇黄庭坚。其诗亦有黄庭坚诗歌的风致,诗风峭拔,力求推陈出新,近体好为生拗,笔力纵横。其词语言清丽,婉约中透露劲峭。主要作品有《入汴先寄韩子苍》《同李汉臣赋陈道人茶匕诗》《江楼令·晚眺》等。著有《北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淮天不断”一句以地理空间起笔,勾勒出淮河天际线的辽远绵延。“不断”二字既暗含江淮水系的浩渺无际,又赋予天地以流动的生命感,为全词奠定苍茫基调。地理意象与时间流动的叠加,暗示着离愁的绵长不绝。“点缀南云秋几雁”巧用动态视角,“点缀”二字将南迁秋雁拟作天幕装饰,既写秋日典型物候,又以“几”字暗示雁阵零落,暗合人生聚散无常。南云与秋雁构成空间位移的双重隐喻,将自然迁徙与人间别离形成诗意互文。“白露沾衣”转实写虚,既点明寒露节气的时令特征,又以衣襟凝露的细微体感,外化内心孤寂的渗透蔓延。白露作为古典诗歌中典型的时间符号,既标记季节流转,又暗示人生易老的深层焦虑。“始是银屏梦觉时”以“始是”强化梦醒时分的恍惚感。“银屏”意象既可实指华美屏风,亦可虚化为闺阁空间的象征符号。从秋夜寒露到屏帷惊梦,完成由外境到心境的时空折叠,暗藏客居孤馆的凄凉况味。“别离怀抱”直抒胸臆,却以“怀抱”将无形愁思具象化为可触实体。二字平实质朴却力透纸背,既收束上片秋景的铺陈,又开启下片情感的纵深,体现宋词“以景锁情”的章法特征。“消得镜中青鬓老”炼字精警,“消得”二字将抽象的时间消耗转化为可承受的生命代价。青铜镜鉴与斑白鬓发的对照,构成物理真实与心理真实的张力场,道尽离人面对岁月无情的无力感。“小字能无”四字藏千钧重量。“小字”特指书信中的蝇头细楷,既显写信人的郑重其事,又暗含“欲说还休”的含蓄情态。“能无”反问句式突破传统词境柔媚,以近乎口语的质直叩击人心,凸显情感表达的现代性突破。“烦寄平安一纸书”收束全篇,却以日常书信的琐碎细节升华主题。看似平淡的“平安”二字,实为乱世漂泊中最珍贵的情感载体。结句回归传统“鱼雁传书”的抒情范式,却在平易中见奇崛,完成从个体愁思到人类普遍情感的审美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则礼《閒居》

下一篇:宋·吴则礼《怀谨常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