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月穿春袖":楚地的明月曾穿过春衫的袍袖,
# 楚月:古楚国一带上空的月亮。
"吴霜透晓鞯":吴门的霜气又把晓行的鞍鞯寒透。
# 鞯:垫马鞍的垫子。,吴霜:古吴国一带承受的寒霜。楚月吴霜,是作者用自已赴阙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含蓄、概括而又形象地写明自己勤王的痛苦经历。吴:指苏州一带。
"壮心欲填海":立下壮志,像精卫填海般勇赴国难,
# 壮心欲填海:作者用典故比喻自己保卫国家的雄心壮志,如同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禽乌精卫一样,不停地口衔石子去填大海,意志坚决,毫不动摇。填海:传说炎帝女儿游东海时淹死,化为精卫鸟,终日衔木石以填海。
"苦胆为忧天":卧薪尝胆,只为国家的存亡担忧。
# 苦胆为忧天:也是作者用典故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愿意像古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兴复国家。苦胆: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立志复仇,于座旁置苦胆,常舐食胆苦味,以激励自己复仇。作者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要为国雪耻。忧天:指忧国。
"役役惭金注":碌碌奔走,有愧君王的倚重之意,
# 役役惭金注:役役,指奔波的劳累;金注,指金注碗,一种金子做成的器皿。德祐元年十月,宋恭帝曾下诏表彰文天祥,并赐以二十两金子铸成的注碗。整句诗是说,虽然奔波得十分劳累,但对皇帝的倚重和赏赐,仍然深感惭愧。
"悠悠欢瓦全":深深叹息,为偷安不惜山河蒙羞。
# 悠悠欢瓦全:悠悠,指深长的慨叹。瓦全,则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典故。此前,文天祥多次提出与元军血战的建议,都遭到了当权者的制止。叹瓦全,是作者深感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宋朝决策人物中,苟安、瓦全的思想还占着上风。
"丈夫竟何事":男子汉大丈夫究竟应干何事,
"一日定千年":要在今天安定大宋的万岁千秋。
# 一日定千年:是作者深感赴阙救亡,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希望以急行军争取时间,力挽狂澜,以定国家存亡的千年大计。定:决定。千年:使国家长治久安。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爱国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戴月犯霜、日夜兼程自楚经吴奔赴临安的画面,通过“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展现其赴阙途中以精卫填海、卧薪尝胆自比的心理活动,表达虽知艰难仍愿解除国难、坚守气节的决心,尾联更彰显力挽狂澜的壮志。全诗悲壮激昂,抒发了文天祥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抗敌意志,为其抗元斗争奠定情感基调。
2. 写作手法
用典:“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壮心欲填海”典出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炎帝之女女娃溺亡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来填东海,诗人借此典故以精卫自比,表明自己虽知复国之路艰难,却怀着坚定不移的报国壮志,哪怕困难重重也绝不放弃;“苦胆为忧天”则化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为雪会稽之耻,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实现复国,诗人借此表达自己为解除国难,甘愿如勾践般承受艰难困苦,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国家的决心。
3. 分段赏析
首联“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从形象塑造角度,此联勾勒出诗人在月色下、霜露中日夜兼程的画面。“楚月”点明出发地为楚地,“吴霜”表明途经吴地,“穿春袖”“透晓鞯”生动展现月光穿透衣袖、霜露浸透马鞍的情景,暗示行军的艰辛与急迫。从语言风格看,用词精炼,简洁勾勒出时间(春天的月夜清晨)与地点的转换。从表达技巧而言,借景抒情,以月、霜之景,营造出清冷、紧迫的氛围,暗示时局的严峻,为后文情感抒发做铺垫。颔联“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表达技巧上,运用精卫填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以神话与历史故事自比。从内容主题与情感表达来看,“壮心欲填海”体现诗人明知复国之路艰难,却仍怀有坚定的报国壮志;“苦胆为忧天”则表明为解除国难,甘愿承受艰难困苦,不惜卧薪尝胆,抒发其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不屈意志,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颈联“役役惭金注,悠悠叹瓦全”,从语言与表达技巧上,“役役”描绘出诗人为报国而奔波劳碌的状态,“惭”字直接流露其内心的愧疚,“悠悠”增强叹息的悠长意味,“叹”字抒发无奈与愤懑。从内容主题与情感表达而言,诗人虽坚守民族气节,为南宋苦苦奋斗,但面对投降派的阻挠与朝廷的昏庸,自己劳碌却无成,深感愧对朝廷赏赐,同时对投降派“瓦全”苟安的行径予以无情鞭挞,蕴含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对权奸的鄙视。尾联“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从语言与表达技巧上,以反问句式增强语气,引发思考。从内容主题与情感表达来看,“丈夫竟何事”表明诗人对自身使命的思索,“一日定千年”彰显其力挽狂澜的决心,在国家危亡之际,要以行动改变局势,留下千古功绩,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的豪迈气概与担当精神。
4. 作品点评
《赴阙》是文天祥诗作中作品。它是南宋爱国诗词的杰出代表,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爱国志士的精神风貌。语言上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寥寥数字便勾勒出紧迫的行军画面。手法运用巧妙,用典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直抒胸臆又将内心愤懑与无奈直白呈现。尾联是百折不挠爱国者的心灵呐喊,充满正气与力量,彰显其力挽狂澜的决心,振聋发聩。
下一篇:宋·丘濬《不如归去·不如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