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èi
jiāng
yuè
·
·
liáng

朝代:宋作者:黄升浏览量:3
西
fēng
jiě
shì
wèi
rén
jiān
jǐn
sān
gēng
fán
shǔ
zhěn
xīn
liáng
mèng
fēi
ǒu
huā
shēn
chù
bīng
xuě
jīn
huái
怀
liú
shì
jiè
qīng
chǎn
rán
cháng
xiào
lái
qiū
mǎn
tíng
yīng
xiào
chǔ
cái
gāo
lán
chéng
chóu
cuì
hèn
chuán
qiān
zuò
yín
shī
kōng
hào
zhí
bēi
qiū
dàn
yuè
lán
gān
wēi
yún
hàn
gěng
gěng
tiān
cuī
shǔ
qíng
shuí
huì
tóng
shàng
shū

译文

秋风好象通晓人意,为人们洗刷尽了三伏天的酷热。枕边吹来清新、凉爽的秋风,正适合我这个游子做个好梦,而且秋风还吹到了池塘藕花的深处。天空的景致宛如冰雪一样凉爽宜人,又恰似玻璃般晶莹透彻的世界,夜里的空气是如此的新鲜。我发出一声长叹,坐起身来,看着那满院的秋色。应该笑那才华横溢的屈原,因忧愁而憔悴的庾信,他们的遗恨流传千古。空自喜好吟诗做赋,但这怎能比得上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呢。淡淡的月亮西沉了,银河周围飘浮着薄云。天色渐亮,催促着黎明的到来。有谁理解我此时的心情,恐怕只有打在梧桐树叶上的稀疏的雨点吧。

逐句剖析

"西风解事":秋风好象通晓人意,

# 西风解事:谓西风如懂人意。

"为人间、":为人们

"洗尽三庚烦暑":洗刷尽了三伏天的酷热。

# 三庚:三伏。是中国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庚,与“更”通。

"一枕新凉宜客梦":枕边吹来清新、凉爽的秋风,正适合我这个游子做个好梦,

"飞入藕花深处":而且秋风还吹到了池塘藕花的深处。

"冰雪襟怀":天空的景致宛如冰雪一样凉爽宜人,

"琉璃世界":又恰似玻璃般晶莹透彻的世界,

"夜气清如许":夜里的空气是如此的新鲜。

"刬然长啸":我发出一声长叹,

# 刬然长啸:谓啸声高亢尖利。

"起来秋满庭户":坐起身来,看着那满院的秋色。

"应笑楚客才高":应该笑那才华横溢的屈原,

# 楚客:屈原。

"兰成愁悴":因忧愁而憔悴的庾信,

# 兰成:庾信小字。

"遗恨传千古":他们的遗恨流传千古。

"作赋吟诗空自好":空自喜好吟诗做赋,

"不直一杯秋露":但这怎能比得上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呢。

"淡月阑干":淡淡的月亮西沉了,

"微云河汉":银河周围飘浮着薄云。

# 微云河汉:明亮的天空中有几片淡云。

"耿耿天催曙":天色渐亮,催促着黎明的到来。

# 耿耿:明亮貌。

"此情谁会":有谁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梧桐叶上疏雨":恐怕只有打在梧桐树叶上的稀疏的雨点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酹江月·夜凉》是宋代文学家黄升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片以秋夜景色描写为主,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冷悠远的意境。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内心深沉的感慨。下片则转入情感抒发,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思考文人雅士的命运——那些胸怀壮志却屡遭挫折的人,往往在历史中留下无尽的怅惘;而另一种选择,便是远离尘世纷争,寄情山水风月,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整首词从写景入手,最终归于抒情,情景交融间形成一种淡远的意境。虽然词中透露出某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未尝不是高洁之士保全自身的一种方式,也因此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黄升(?~?),南宋词人。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早年放弃科举,以读书、吟咏自适。黄升曾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冯煦《蒿庵论词》谓其词“专尚细腻”。著有《散花庵词》,编有《绝妙词选》20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10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10卷,附词大小传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个“解事”将西风拟人化,仿佛西风通晓人意,特意为世间扫除酷暑。酷热的“三庚”天气被一扫而空,让人顿感清爽宜人,展现出秋风带来的畅快之感,也流露出词人对这宜人秋意的喜爱与欣然接纳。“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新凉的秋风让人在枕上安然入梦,梦境还飘进了藕花深处。这里“藕花深处”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暗示着词人内心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一枕新凉”与“客梦”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秋夜带来的舒适感受,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轻柔的秋风和词人惬意的状态。“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词人用“冰雪”和“琉璃”来形容自己的胸怀和所处的世界。“冰雪襟怀”体现出词人内心的纯净、高洁,不沾染世俗的尘埃;“琉璃世界”则描绘出一个清澈透明、毫无杂质的世界,展现出秋夜的纯净之美。“夜气清如许”直接点明秋夜的清新之气,强化了这种纯净、空灵的氛围,同时也烘托出词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划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词人突然发出一声长啸,这一举动打破了夜的宁静,却也让秋意更加浓郁地弥漫在庭院之中。“划然长啸”表现出词人的豪放不羁,他以这种方式抒发内心的情感,与秋夜的清旷相融合。“秋满庭户”则从听觉转为视觉,让人感受到秋意的无处不在,仿佛整个庭院都被秋天的气息所笼罩,收束了上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同时也为下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下片“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楚客”指屈原,“兰成”指庾信,他们都是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文人。词人似乎在嘲笑他们的才高却遭遇不幸,留下千古遗恨。但实际上,这并非是真正的嘲笑,而是词人对文人命运的一种深刻反思。他意识到即使有出众的才华,在现实的困境中也难以施展,难免会留下遗憾。这种感慨既包含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也透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担忧。“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词人认为文人作赋吟诗虽然美好,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毫无价值,甚至比不上一杯秋露。这体现了词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在他看来,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都是徒劳的,不如回归自然,享受秋夜的美好。这种思想反映出词人超脱尘世的价值观,他不愿被世俗的枷锁所束缚,渴望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词人再次将目光投向夜空,描绘出一幅淡月、微云、银河交织的宁静画面。“淡月阑干”勾勒出月色的朦胧之美,“微云河汉”则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悠远。“耿耿天催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黎明即将到来。这一景象既表现出词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他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在这宁静而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类的烦恼和纷争显得如此渺小,进一步强化了词人超脱世俗的心境。“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最后,词人以景结情,发出“此情谁会”的感慨。他的孤独和惆怅无人能懂,只能寄托于梧桐叶上的疏雨。这疏雨仿佛是词人内心情感的象征,细腻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景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下一篇:宋·寇准《春日偶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