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寂无声":冬夜万籁静寂无声。
# 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
"衾铁棱棱近五更":被子像铁一样冷硬沉重,时近五更。
# 棱棱:严寒貌。,衾铁:形容被子像铁一样冰冷。衾:被子。
"香断灯昏吟未稳":炉中沉香已燃尽,灯光昏暗,
"凄清":孤冷凄清。
# 凄清:形容微寒凄清的月光。
"只有霜华伴月明":窗外也只有那结成的霜花伴着明月。
# 霜华:即霜花。
"应是夜寒凝":孤寂寒冷夜,
"恼得梅花睡不成":想着那迎风绽放的梅花也是烦恼的无法入眠的。
"我念梅花花念我":我在想着梅花而梅花也在念着我,
"关情":互相牵挂着。
# 关情:动情,同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起床时看到那玉瓶中的水已全都凝结成冰。
南宋词人
黄升(?~?),南宋词人。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早年放弃科举,以读书、吟咏自适。黄升曾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冯煦《蒿庵论词》谓其词“专尚细腻”。著有《散花庵词》,编有《绝妙词选》20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10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10卷,附词大小传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冬夜的寂静、寒冷与凄清,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以及对梅花的怜惜与共鸣。这是一首写冬夜抒情题材的词,借万籁无声、霜华月明、梅花难眠等景象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心境和对梅花的情思。
2. 写作手法
拟人:“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将梅花赋予人的情感,说梅花因夜寒难以入眠,还与词人相互牵挂,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梅花的怜惜与情感共鸣。
3. 分段赏析
《南乡子・冬夜》的上片着力描绘夜寒中苦吟的情景。黄升身处南宋中期,早年便放弃科举,隐居山林,以吟诗填词为精神寄托。从这首词能看出,即便在夜深人静之际,他仍沉浸于苦吟之中。开篇“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将夜的静谧推向极致,唯有深夜未眠之人,才能深切体会这份寂静。“稜稜”二字,让布衾仿佛有了棱角,生硬难贴,寒意扑面而来。“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两句,词人将目光从被窝转向室内。此时,炉中沉香燃尽,残灯昏暗如豆,整个室内弥漫着异常的凄清之感。“只有霜华伴月明”一句,又将视线移至室外,展现出明月高悬、霜华铺地的画面。这五句层层递进,从夜的寂静到室内的昏暗凄清,再到室外的霜月之景,自然而真切。“吟未稳”是上片的关键所在,意为吟诗尚未找到韵律和谐、词意精当的句子。正因“吟未稳”,才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也正因“吟未稳”,才对霜华伴月的空寂之境感触更深。“凄清”二字,为全词营造出贯穿始终的氛围,处处可感。由此可见,此词结构严谨,浑然天成。下片词人由自己“吟未稳”的状态,联想到梅花“睡不成”。冰天寒地,长夜漫漫,词人并未直接倾诉自己的烦恼,而是别出心裁地为梅花着想,设想它也因寒冷而难以入眠。这一构思新奇独特,令人称奇。紧接着“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两句,点明词人对梅花的牵挂,同时也认为梅花对自己也怀着怜惜之情,二者仿佛成了知心好友。结句“起看清冰满玉瓶”与前文紧密相连,因词人牵挂寒夜中的梅花,不顾自身冷暖披衣起身,却见玉瓶中的水已凝结成冰。而梅花的状况,词人并未在词中明说,而是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意蕴深远,韵味悠长。倘若词人将梅花的状态直白道出,无论是说它被冻得如何,还是说它傲雪挺立,都会使词意一览无余,失去诗意。由此更能看出词人手法的高超精妙。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细腻笔触描绘冬夜景象。上片通过对环境的刻画,如“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等,营造出清冷孤寂氛围;下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情思,“我念梅花花念我”,将词人对梅花的怜惜与自身孤寂情感表达得委婉动人。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清幽,体现了黄升在婉约词创作上的深厚功力,在南宋词坛具有独特韵味。
上一篇:宋·董嗣杲《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