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chūn

朝代:宋作者:黄升浏览量:3
chén
shuǐ
xiāng
xiāo
mèng
bàn
xǐng
xié
yáng
qià
zhào
zhú
jiān
tíng
lín
xiǎo
cǎo
shū
tuán
shàn
jiǎn
cán
huā
chā
jìng
píng
yīng
wǎn
zhuǎn
yàn
dīng
níng
qíng
dòng
wǎn
shān
qīng
rén
zhǐ
yuàn
chūn
guī
dào
huái
yún
绿
mǎn
tíng

译文

沉香渐渐消散,我从梦中半醒过来。夕阳的余晖正好照在竹林间的小亭上。我随意地在团扇上模仿草书字体书写,又亲自挑选残花插入干净的花瓶中。黄莺啼鸣婉转悠扬,燕子呢喃似在叮咛。平静的水面波澜不惊,傍晚的山峦一片青翠。我只抱怨春天的离去,却没留意槐树的枝叶已茂密如云,铺满庭院。

逐句剖析

"沉水香销梦半醒":沉香渐渐消散,我从梦中半醒过来。

"斜阳恰照竹间亭":夕阳的余晖正好照在竹林间的小亭上。

"戏临小草书团扇":我随意地在团扇上模仿草书字体书写,

"自拣残花插净瓶":又亲自挑选残花插入干净的花瓶中。

"莺宛转":黄莺啼鸣婉转悠扬,

"燕丁宁":燕子呢喃似在叮咛。

"晴波不动晚山青":平静的水面波澜不惊,傍晚的山峦一片青翠。

"玉人只怨春归去":我只抱怨春天的离去,

"不道槐云绿满庭":却没留意槐树的枝叶已茂密如云,铺满庭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暮春》是南宋词人黄升的词作。全词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将女性细腻的情感与复杂心绪娓娓道来,语言清新自然,毫无雕琢之感。其创作风格受晏殊影响,却又独树一帜。相较于晏殊笔下淡淡的富贵闲愁,黄升此词意境更为深邃。词作深刻反映南宋时期,女性在封建礼教禁锢下的内心渴望,以及追求理想不得的失落与寂寞。这种对特定时代女性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的刻画,使作品跳出个人情感范畴,折射出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黄升(?~?),南宋词人。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早年放弃科举,以读书、吟咏自适。黄升曾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冯煦《蒿庵论词》谓其词“专尚细腻”。著有《散花庵词》,编有《绝妙词选》20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10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10卷,附词大小传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词人黄升的《鹧鸪天·暮春》在创作风格上留有晏殊词作的痕迹,二者均擅以婉约笔触描摹情感。然而,黄升此词突破了晏殊笔下“淡淡富贵闲愁”的局限,在思想维度上实现了深层跨越。词作将视角聚焦于南宋时期被封建礼教重重束缚的女性群体,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们对自由、情感与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在现实困境中求而不得的失落与孤寂。这种对时代背景下女性精神世界与生存困境的深度挖掘,使得作品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成为一面映照社会现实的镜子,展现出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赋予词作更为厚重的历史感与社会价值,彰显出超越时代的思想光芒与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作,也是一首暮春题材的抒情词。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深入刻画女性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南宋时期女性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追求无果后的失落与寂寞。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沉水香销”“斜阳恰照竹间亭”“晴波不动晚山青”等景物描写,将女主人公春昼梦初醒后的无聊、寂寞以及留春无计的伤春之情融入其中,以景衬情,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如沉香渐消暗示时光流逝,斜阳映照烘托出慵懒孤寂的氛围。细节描写:“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中,“临”“拣”“插”等动作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女主人公打发漫长春日的生活情景。特别是“自拣残花”这一细节,体现出她对残花的怜惜,暗含红颜易逝的哀叹,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象征:“残花”象征着女主人公逐渐流逝的青春年华,她亲自拣取残花插入净瓶,将自己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寄托于残花之上,借物喻人,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愁绪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细腻笔触刻画女主人公春昼梦醒后的百无聊赖之态。“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开篇,沉香即将燃尽,袅袅青烟渐散,点明春日白昼漫长,主人公午梦初醒,仍未到日暮时分。梦境短暂易逝,徒增白昼倦怠之感,即便斜阳洒落庭院,也难消其心头倦意。为消磨时光,她执笔在团扇上临摹小草书,亲手挑选残花插入净瓶,这两个生活细节生动展现出闺中佳人的日常。团扇书写,是百无聊赖中的自我排遣;残花入瓶,则是春愁的具象寄托。她特意选取濒临凋谢的花朵,将红颜易老、韶华不再的隐秘哀伤悄然掩藏;亲自采撷残花,郑重轻柔地插入瓶中,尽显对美好事物凋零的怜惜之情。看似寻常的举动,实则蕴含着女主人公深沉的寂寞与细腻情思。下片延续上片意脉,于春日黄昏中进一步铺陈景物、抒发情感。“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暮春时节,黄莺婉转啼鸣,燕子呢喃细语,而主人公却无人倾诉,唯有平静的湖面与苍翠的远山默默相伴。莺燕的欢快与主人公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其落寞。她留春无策,满心伤春之情无处诉说,只能任时光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槐树成荫,初夏已至。整首词通过对女主人公生活场景与内心世界的细致描绘,将春愁、寂寞与时光流逝之感交织融合,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生动展现出封建时代女性被禁锢的精神世界与无奈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葛长庚《摸鱼儿·这身儿从来业障》

下一篇:宋·陆游《秋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