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jiàn
shuì
xùn

朝代:宋作者:李曾伯浏览量:3
táng
rén
chǔ
shì
shí
wēn
bèi
shèn
duō
shuì
jūn
xùn
mìng
shì
lái
huái
sān
nián
lüè
néng
wǎn
zhī
cùn
xùn
suī
ān
zhī
mǒu
qiàn
lín
bié
qìn
yuán
chūn
jiàn
shuǐ
běi
luò
nán
wèi
cháng
rén
tóng
zhě
shí
lài
jiāo
qíng
lán
xiù
chóu
móu
xiāng
hǎo
huàn
qíng
yún
shī
zhī
guān
lùn
bīng
chūn
yuán
diào
kāng
kǎi
shì
gōng
qiān
zǎi
xiāo
liào
xíng
náng
shuǐ
zhǐ
yǒu
xīn
shī
guī
guī
lái
bàn
zhēng
fān
fēi
wǎn
guī
zhèng
tái
pàn
lián
jiǔ
hǎo
sōng
jiāng
shàng
chún
nèn
féi
zhù
cūn
xiāng
lián
shuǐ
zài
yuè
fáng
shí
guò
zhī
cháng
tíng
yòu
huí
shǒu
zhé
liǔ

译文

唐代士子由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如元和年间的石洪、温造即是。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里三年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他虽然处之泰然,可我多么歉疚!临别,写这首词为他送行。洛阳南北,今天未尝没有石、温那样的人才,只是时代不同了。遇于时,则人才辈出,不遇于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把做官看得很淡薄,就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巽甫常常和自己夜间在楼台上谈论军事,在春原上凭吊古迹,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如今萧索离别,行囊空空,唯有诗稿。回去吧,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我也将整装归乡不会太迟。此刻姑苏台边,米价低廉美酒醇厚;吴淞江上,莼菜鲜嫩鱼儿肥美。我住在孤村,与你仅一水之隔,月夜乘船可随时相访,长亭送别,无需回头,折柳相赠已含深情。

逐句剖析

"唐人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唐代士子由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如元和年间的石洪、温造即是。

# 辟:召募,征召。,处士:古代不曾入仕的士人。

"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里三年了,

# 命士:名士。

"略不能挽之以寸":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

# 挽之以寸:尽力引荐,此为谦词。,略:稍。

"巽甫虽安之":他虽然处之泰然,

"如某歉何":可我多么歉疚!

"临别":临别,

"赋《沁园春》以饯":写这首词为他送行。

"水北洛南":洛阳南北,

"未尝无人":今天未尝没有石、温那样的人才,

"不同者时":只是时代不同了。

# 不同者时:不同的是时代。

"赖交情兰臭":遇于时,则人才辈出,

# 交情兰臭:语自《易经·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处形容作者与税巽甫情投意和。

"绸缪相好":不遇于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

# 绸缪:情意缠绵。

"宦情云薄":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把做官看得很淡薄,

# 宦情:作官的心情。

"得失何知":就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

"夜观论兵":巽甫常常和自己夜间在楼台上谈论军事,

"春原吊古":在春原上凭吊古迹,

"慷慨事功千载期":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

# 期:希冀。

"萧如也":如今萧索离别,

"料行囊如水":行囊空空,

"只有新诗":唯有诗稿。

"归兮":回去吧,

"归去来兮":像陶渊明那样归隐,

# 归去来兮:语自晋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归去来兮”。

"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我也将整装归乡不会太迟。

"正姑苏台畔":此刻姑苏台边,

# 姑苏台:春秋时吴国建造,在今江苏苏州市姑苏山上。

"米廉酒好":米价低廉美酒醇厚;

"吴松江上":吴淞江上,

# 吴松江:即吴淞江,源于太湖,汇入黄浦江人海。

"莼嫩鱼肥":莼菜鲜嫩鱼儿肥美。

"我住孤村":我住在孤村,

"相连一水":与你仅一水之隔,

"载月不妨时过之":月夜乘船可随时相访,

"长亭路":长亭送别,

"又何须回首":无需回头,

"折柳依依":折柳相赠已含深情。

# 依依:形容柳枝柔弱轻舞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是南宋词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阕开篇即以“水北洛南”三句直抒胸臆,通过古今人才际遇的对比,引出对友人税巽甫的赞颂,这位安贫乐道的名士虽身处困顿(“行囊如水”仅余诗稿),却保持着“慷慨事功”的志士襟怀。下阕笔锋转向江南风物,以姑苏米酒、吴淞莼鲈等意象,勾勒出二人相约归隐后的闲适图景,更以“载月过访”的约定升华了君子之交的淡泊情谊。全词终以“长亭路”三句作结,表面劝慰不必折柳伤别,实则透过这种反常理的豁达,暗含对朝廷埋没人才的悲愤。这种“以旷达写郁愤”的笔法,使该词既承续了陶渊明“归去来”的隐逸传统,又赋予送别题材新的时代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李曾伯(1198~1268),南宋文学家。字长孺,号可斋,怀州(今河南沁阳)人,侨居嘉兴(今属浙江)。宝祐中赐同进士出身,进观文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后为贾似道所嫉落职。李曾伯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虽多贺寿应酬之作,但风格豪壮,境界开阔,自称“愿学稼轩翁”,风貌似辛弃疾,但议论过多,不免流于粗豪。其文多为应世之作,集中多奏、疏等。著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8卷、《续稿后》12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宋史·职官志》及李曾伯行年考,淳祐二年(1242)李氏出任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州期间,于淮东制置使司幕府(词序简称“淮幕”)为僚属税巽甫创作此饯别词。该词既反映了当时“名士入幕”的社会风气(序言特举唐代石洪、温造典故为比),又通过“宦情云薄”等表述,折射出理宗朝后期边帅幕府中才士沉沦的普遍困境。词中“夜观论兵”的细节,恰与淮东制置使总领边防的职能相印证,而“吴松莼鲈”的归隐之思,则暗含对朝廷用人政策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与常见的离愁别恨不同,词人一反常态地以“劝归”代替“挽留”,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暗藏锋芒。词作表面上是为友人送行,实则通过这种反常的“壮行”方式,将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巧妙地融入字里行间。词人用平淡如水的语言包裹着汹涌的情感暗流,在鼓励归去的表象下,是对时局的深刻批判和愤懑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描绘的“吴中米贱酒甘,吴松江上莼菜鲜嫩,鲈鱼肥美”的江南景象,表面上是在赞美家乡风物,实则暗含深意。这里化用晋代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但用意与张翰截然不同。张翰因思念家乡美味而辞官,是追求个人适意;而词人表面看似豁达地描写归隐之乐,实则借此掩饰内心的愤懑不平。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上片开头三句“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说:现在的江北和当年石洪、温造所在的洛南一样,都有很多人才。但时代不同了,石洪他们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人,税巽甫却遇不到。“不同者时”这句话说得干脆有力,能感受到作者的愤慨。接着“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四句写两人的友谊,其实是夸税巽甫人品好、有志向、有才能。意思是说:我们俩很投缘,都把做官看得很淡,再说做官成败也很难说。“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三句具体写他们的交往:晚上一起在城楼讨论军事,春天在郊外怀念古人,互相鼓励要建功立业。这里夸税巽甫是关心国家大事、想报效国家的人。他做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想为国出力。他们讨论军事,说明关心当时宋朝和金朝对峙的局势,担心国家命运。但这样的人才却得不到重用,可见作者对朝廷的不满。最后“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说税巽甫很穷,行李里只有诗稿。这既夸他清高,甘于贫穷,也说明他处境艰难。下片“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开头很特别。一般送别都写舍不得,这里却用陶渊明“归去来兮”的话,好像在催朋友快回去,还有点祝贺的意思。这不光是说税巽甫,也包括作者自己,接上片“做官像浮云一样淡薄”的意思。就是说:你先回去吧,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接着说:我也准备好船了,很快也要辞官回家。这是在补充前面的意思。“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四句想象家乡的美好:现在苏州米价便宜酒好喝,吴淞江的莼菜嫩、鲈鱼肥。这里用了晋朝张翰的典故。作者和张翰都是吴地人,但回去的目的不同。张翰是为过得舒服,作者表面说得很豁达,其实心里很不满,也是在安慰朋友。言外之意是:像税巽甫这样有才有德的人都不被任用,可见当官的有多腐败。这样的朝廷没什么可指望的,不如回家吧。“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三句进一步想象回去后两人的来往:我们住得很近,可以经常乘着月色划船互相拜访。这里只写月夜划船,一是体现江南水乡特色,二是用月光、水光表现退隐后的悠闲生活和纯洁友谊。最后“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回到送别,接着说前面的意思:既然很快就能再见面,在长亭送别时又何必太难过呢?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之作。与传统的离愁别绪不同,诗人不仅没有表现出伤感,反而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友人归乡。这种独特的“壮行”风格背后,其实暗藏着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他既为自己未能帮友人谋得一官半职而感到愧疚,又用“不如归去”来宽慰对方,甚至表示自己也将很快辞官回乡。全词语言看似平淡从容,实则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和愤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的语言比较质朴,有的地方行以古文句法,本词的使典、化用处也不少,好在出自有意无意间,这并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并给作品增添了许多意蕴,给读者带来了会心而得之的愉快。

不详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汤华泉《宋词鉴赏辞典 珍藏本 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

下一篇:宋·杨巽斋《寿春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