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世北客":我本是北方来的客居者,
# 世北客:世代是北方人,今日为客。作者祖籍覃怀,即今河北武陟县。
"家本住吴头":家原本住在吴地的最南端。
# 吴头:这里指作者所寓居的嘉兴,在今浙江北部,古属吴地。
"登临聊复尔耳":登高望远不过是随便走走,
# 聊复尔耳:姑且如此,语出《世说新语·任诞》。
"佳节懒为酬":遇到重阳节也懒得刻意应酬。
"刚被西风断送":刚被西风吹得心烦意乱,
"又为黄花牵帅":又被金黄的菊花牵引着,
# 牵帅:又作牵率,犹言牵扯、牵引。
"草创作斯游":就这样草率地开始了这次游览。
"目力眇无际":极目远眺视线没有边际,
"更上一层楼":索性再往上攀登一层楼。
# 更上一层楼:语出唐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对长江":面对奔流不息的长江,
"流不尽":流淌不尽,
"古今愁":千百年来愁绪。
"凭栏正拟一笑":也像江水般倚着栏杆正想展颜一笑,
"襟抱怯于秋":可胸襟却像被秋天的寒意刺痛般畏缩。
"高处令人心悸":身处高处让人心惊胆战,
"放旷舒怀何暇":想要放空胸怀舒展身心都来不及,
"好趁醒时休":不如趁清醒时及时行乐。
"留取江湖量":暂且保留这份江湖漂泊的胸襟,
"归去醉中州":等回去后就在中原醉饮一场。
# 中州:古称河南地为中州,这里指中原。
南宋文学家
李曾伯(1198~1268),南宋文学家。字长孺,号可斋,怀州(今河南沁阳)人,侨居嘉兴(今属浙江)。宝祐中赐同进士出身,进观文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后为贾似道所嫉落职。李曾伯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虽多贺寿应酬之作,但风格豪壮,境界开阔,自称“愿学稼轩翁”,风貌似辛弃疾,但议论过多,不免流于粗豪。其文多为应世之作,集中多奏、疏等。著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8卷、《续稿后》12卷。
1. 分段赏析
“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吴头”两句开篇点明身世。作者称自己本是吴地之人,却客居北方,“北客”“吴头”形成空间上的反差,简单两句便交代了漂泊异乡的身份,为全词奠定了思乡的情感基调。“登临聊复尔耳,佳节懒为酬”表明作者重阳节登高不过是随意为之,对于节日兴致缺缺,“懒为酬”直白地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慵懒与消沉,似乎节日的欢乐也难以驱散其心头的愁绪。“刚被西风断送,又为黄花牵帅,草创作斯游”描绘出游的缘由。作者说是被西风吹送,又被菊花牵引,才仓促地有了这次登高之行,“断送”“牵帅”赋予西风、菊花以人的主动姿态,生动展现出这次出游的随性,也暗含着作者在异乡难以排遣的孤寂,借自然景物引发出游。“目力眇无际,更上一层楼”写作者登高所见所感。登上高处,极目远眺,视野无边无际,为了看得更远,又登上更高一层楼,此句既描绘出登高望远的情景,又暗含着一种不断追寻、探索的意味,同时也与下片所引发的愁绪形成铺垫,登高所见越广,心中感慨越多。“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面对滚滚长江,作者联想到古今无尽的愁绪,长江的悠悠流淌与愁绪的绵延不绝相呼应,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引发深沉的历史感怀与个人愁思,将个人情感置于宏大的时空背景之下,使愁绪更显厚重。“凭栏正拟一笑,襟抱怯于秋”写作者凭栏时的状态。本想开怀一笑,可内心的怀抱却比秋天还要凄冷胆怯,“拟笑”与“怯于秋”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刻画了作者强颜欢笑却难以摆脱愁绪的复杂心境,突出了内心的忧愁之深。“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描述在高处的感受。作者感到身处高处令人心惊,根本无暇去放松心情、开怀释怀,不如趁着清醒时就此作罢,细腻地写出了登高时紧张不安的心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内心愁绪的纠缠,使得无法真正享受登高的乐趣。“留取江湖量,归去醉中州”最后两句抒发情感。作者表示要留存豁达的胸怀,回到家乡后在中原大地上畅饮沉醉,“江湖量”体现出一种豁达超脱,而“归去醉中州”则将思乡之情与对中原故土的眷恋之情融合在一起,在愁绪之中又透露出一丝对归乡的期盼与向往。
上一篇:宋·无名氏《满江红·维岳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