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uì
yán

朝代:宋作者:赵师秀浏览量:3
shí
yán
kàn
jiàn
cuì
chóng
chóng
chūn
shēng
sōng
shān
fēng
xiǎng
tiě
zhōng
bēi
wán
gōng
fèi
cǎo
nèn
绿
tiān
rōng
zhù
yuàn
sēng
lǎo
xiāng
yíng
jiù
féng

译文

陡峭的石岩隐于深处难寻踪迹,但重重叠叠的翠色却扑面而来。春雨滋润,松叶焕发出新的生机,山风掠过,铁钟传来清越的声响。古碑坚硬,工匠刻字费尽力气,嫩草柔软,新绿层层长势繁茸。寺中住持是位年老的吴地僧人,他出门相迎,勾起我旧日重逢的回忆。

逐句剖析

"石岩看不见":陡峭的石岩隐于深处难寻踪迹,

"翠色自重重":但重重叠叠的翠色却扑面而来。

"春雨生松叶":春雨滋润,松叶焕发出新的生机,

"山风响铁钟":山风掠过,铁钟传来清越的声响。

"碑顽工费墨":古碑坚硬,工匠刻字费尽力气,

"草嫩绿添茸":嫩草柔软,新绿层层长势繁茸。

# 绿:《诗渊》册五页三八二七作鹿。

"住院吴僧老":寺中住持是位年老的吴地僧人,

"相迎忆旧逢":他出门相迎,勾起我旧日重逢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翠岩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暗藏山深岩隐之境,凸显满目翠色的蓬勃生机;颔联以春雨催松、山风振钟的动静结合之笔,勾勒寺院的清幽灵动;颈联通过古碑难刻、嫩草新绿的对比,暗含时光流转的细微感喟;尾联以老僧相迎的场景,自然带出故人重逢的温情与对往昔的追忆。全诗以简洁清新的白描手法,于翠色、松叶、铁钟、嫩草等意象中构建空灵静谧的禅院意境,既展现山林寺院的古朴自然之美,又在写景与叙事中交织着对岁月、人情的细腻体悟,风格平和冲淡,于淡雅笔墨中见禅意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熙进士,曾任上元县主簿、筠州推官。其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诗学唐代贾岛、姚合一派,反对江西派的艰涩生硬,崇尚白描,多闲逸写景之作,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等警句为人所称引。代表作品有《约客》《数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石岩看不见,翠色自重重”两句是对翠岩寺周边环境的总体勾勒。首句以“看不见”暗示石岩隐于深幽之处,侧面烘托山林之茂密;次句“翠色自重重”以叠词“重重”极写绿意之浓郁蓬勃,虽不见岩形,却先以满目的苍翠扑面而来,奠定全诗清幽深邃的基调,暗含诗人对自然生机的敏锐捕捉与喜爱。“春雨生松叶,山风响铁钟”两句是对寺院动态景致的刻画。“生”字赋予春雨以催生之力,仿佛春雨滴落间,松叶便簌簌舒展,尽显春意的鲜活;“响”字化山风为敲钟的无形之手,铁钟轰鸣与山风呼啸相和,以声衬静,更显寺院的空寂。一动(春雨润物)一静(钟声悠远),一自然(松叶)一人文(铁钟),彼此交融,在灵动中见禅意,展现诗人对寺院景物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碑顽工费墨,草嫩绿添茸”两句是对寺院细节的描摹。“碑顽”写古碑材质坚硬,即便工匠着力刻字也难留痕迹,暗含岁月沧桑之感;“草嫩”则以新绿的柔软草色与之对比,“添茸”二字状草势丰茂,凸显春意的鲜嫩蓬勃。一“顽”一“嫩”,一“古”一“新”,在材质与时态的反差中,既写出自然与人文景物的不同特质,又隐隐透露出时光流转、物换星移的细微感慨,于寻常物象中见哲思。“住院吴僧老,相迎忆旧逢”两句收束于人事场景。“吴僧老”点明寺中老僧的籍贯与年岁,“老”字既写其外貌,亦含岁月积淀之意;“相迎”二字勾勒出老友重逢的亲切画面,“忆旧逢”则将当下的相见与往昔的交集勾连,虽未明言往事,却在平淡叙事中流露出故人重逢的温情与对旧日时光的淡淡追忆。此联由景及人,以质朴的笔触将自然之境与人文之情衔接,使全诗在清幽之外,多了一份人间烟火的温度,余韵悠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正觉《颂古一百则》

下一篇:宋·王挺之《题黄山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