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入青莲":石头小路通向青色的莲花,
"来游出偶然":此次游览出于偶然的兴致。
"峰高秋月射":高耸的山峰被秋月映照,
"岩裂野烟穿":裂开的岩石间飘着野烟。
"萤冷粘棕上":寒冷的萤火虫停在棕榈树上,
"僧闲坐井边":僧人悠闲地坐在井边。
"虚堂留一宿":在空寂的佛堂留宿一夜,
"宛似雁山眠":仿佛又回到雁山入眠。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熙进士,曾任上元县主簿、筠州推官。其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诗学唐代贾岛、姚合一派,反对江西派的艰涩生硬,崇尚白描,多闲逸写景之作,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等警句为人所称引。代表作品有《约客》《数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诗中介绍了诗人偶然游访龟峰寺的经历,描绘了山峰陡峭、岩隙生烟、萤火虫栖息棕树、僧人静坐井边等景象,体现了寺院的清寂幽静,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比喻:“石路入青莲”,以“青莲”喻佛寺,用青莲的洁净高雅暗示佛寺的清净庄严,点明游览地点的属性。对偶:“峰高秋月射,岩裂野烟穿”“萤冷粘棕上,僧闲坐井边”对仗工整,从不同角度描绘寺中景象,前者突出自然之奇,后者尽显人事之闲。白描:全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景物,如“石路”“秋月”“野烟”等,不加渲染,却意境深远。
3. 分段赏析
首联:“石路入青莲,来游出偶然。”“石路”点明路径,“青莲”喻指佛寺,“偶然”则强调游访的随机性,暗示诗人与禅境的机缘。此联简洁明快,为全诗奠定了自然闲适的基调。颔联:“峰高秋月射,岩裂野烟穿。”诗人以“高”“射”“裂”“穿”等动词,勾勒出山势的险峻与月光、野烟的动态美。月光直射峰巅,野烟穿裂岩石,一静一动,互为映衬,展现了龟峰寺独特的自然景观。颈联:“萤冷粘棕上,僧闲坐井边。”此联聚焦微观细节,“冷”字既写萤火虫的状态,也暗喻环境的清冷;“闲”字则刻画僧人悠然静坐的神态。二者相互呼应,营造出静谧祥和的禅意氛围。尾联:“虚堂留一宿,宛似雁山眠。”诗人留宿虚堂,恍若置身家乡的雁山,既点明对龟峰寺的喜爱,又暗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景结情,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