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初四日":二月初四正逢春分节气,
# 仲春:春天的第二个月。
"春色正中分":春色恰好过了一半。
"绿野徘徊月":绿色的田野上,月儿彷徨徐行,
"晴天断续云":晴明的天空中,云儿断续飘过。
"燕飞犹个个":燕子一只一只地飞过,
"花落已纷纷":花儿一片一片地凋落。
"思妇高楼晚":傍晚时分思妇独倚高楼,
# 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妇女。
"歌声不可闻":远处飘来的歌声,太过悲伤,不忍听。
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
徐铉(917~992),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与弟徐锴齐名,号称“大小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时称“韩徐”。南唐亡后入宋,太宗时,官右散骑常侍,升迁左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南唐李璟时,因得罪权贵,贬泰州司户掾。徐铉精于文字学,善写李斯小篆。其诗淡雅闲远,真率自然,不用险韵,不用奇字,平易浅切,风格接近白居易。其文承晚唐骈俪之风,所存文多为骈文,甚至连墓志铭也用四六之体。主要作品有《骑省集》(又名《徐公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写绿野、明月、晴天、云朵、飞燕、落花等景色,描绘了春分日仲春初四的景象,营造出春分时节清新明丽的氛围,表达了对思妇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2. 分段赏析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开篇点明时间是仲春初四,正是春分时节,直接点题,简洁明了地告知读者所描绘的是春分这一天的景色,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夜景与日景相结合的画面。夜晚,明月在绿野之上缓缓移动,仿佛在徘徊留恋;白天,晴朗的天空中,云朵断断续续地飘浮着。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春分日天空与大地的美好景象,营造出宁静而又灵动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描绘春分时节燕子还一个个地在空中飞翔,而花朵却已纷纷飘落。“犹”和“已”形成对比,突出了春分之景中生命的不同状态,燕子的活跃与花朵的凋零,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又透露出一丝时光流逝的感慨,为下联联想到思妇做铺垫。“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由前面的自然景色联想到高楼之上的思妇。在这春分的傍晚,思妇独倚高楼,或许曾发出歌声,但如今已不可听闻。这里借思妇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孤独、哀愁的情感,使诗歌的情感从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延伸到对思妇的同情。
上一篇:宋·家铉翁《风雨归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