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í
dǒng
zhōng
qiū
qǐng
yà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2
zhào
jiāng
dié
jié
zài
huà
fǎng
zhī
qīng
bīng
dài
yuè
bēi
fāng
zūn
绿
jìng
bài
huá
xīng
zhī
zhuì
yuē
míng
yuè
zhī
chá
fēng
mǎn
chéng
xìng
liǎng
chóng
yáng
zhī
jìn
jiāng
shān
huà
shàng
cóng
qián
chì
zhī
yóu
gǎo
jiē
shēn
chóu
lún

译文

江面映照节日景象,画船仿佛漂在清水上;等月亮出来就举杯,在碧绿水面唤美酒。祭拜天上坠落的华星,相约乘筏共赏明月。城里风雨交加,幸好重阳快到了;江山美得如画,还想再去游赤壁。用干草表达谢意,轮流传递布匹。

逐句剖析

"照江叠节":江面映照节日景象,

"载画舫之清冰":画船仿佛漂在清水上;

# 画舫:装饰华美的游船。

"待月举杯":等月亮出来就举杯,

"呼芳樽于绿净":在碧绿水面唤美酒。

# 芳樽: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

"拜华星之坠几":祭拜天上坠落的华星,

"约明月之浮槎":相约乘筏共赏明月。

# 浮槎:木船。

"风雨满城":城里风雨交加,

"何幸两重阳之近":幸好重阳快到了;

"江山如画":江山美得如画,

"尚从前赤壁之游":还想再去游赤壁。

"槁秸申酬":用干草表达谢意,

"轮嗣布":轮流传递布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是南宋文天祥所写的一篇启文。文章以答谢友人中秋宴请为题材,通过想象中秋宴饮场景,如“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描绘出宴饮的高雅,借“约明月之浮槎”“尚从前赤壁之游”等用典,营造浪漫情境,增添文化底蕴,表达对友人邀请的感激及对中秋雅聚的期待。开篇描绘宴饮的美好,接着渲染奇幻浪漫氛围,再点明时节与联想赤壁之游,最后表明酬谢之意。此启文以典雅蕴藉的语言,将情感与典故巧妙融合,展现出文天祥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是应酬之作中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启文,也是一篇答谢友人中秋宴请的应酬之作。描绘了想象中中秋宴饮的美好场景,体现了对友人邀请的感激之情,营造出一种典雅、温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期待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用典:“尚从前赤壁之游”,巧用“赤壁之游”典故。苏轼贬黄州时两游赤壁并作赋。作者借此暗示此次中秋宴如赤壁之游般雅趣,增添文化底蕴,表对宴游期待。

3. 分段赏析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想象中秋夜,江面上船只相连,节旄映照江水,画舫如载清冰般雅致。众人待月升空,举杯共饮,在澄澈江面上呼唤美酒。描绘出宴饮的高雅、美好氛围。“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承接上文,言仿佛能礼拜坠落于几案的华星,邀约乘槎而来的明月,进一步渲染中秋夜的奇幻浪漫,展现诗人丰富想象。“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点明虽风雨满城,但幸临两个重阳相近的时节,眼前江山如画,让人忆起从前赤壁之游的雅兴。借景与典故,表达对此次中秋宴游的期待。“槁秸申酬,轮嗣布”:简洁表明将以微薄礼物表达酬谢,后续还会有所陈述,体现答谢之意及礼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南歌子·师唱谁家曲》

下一篇:宋·释继昌《偈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