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前减燕菊添芳":屋檐前的燕子渐渐减少,菊花却开始增添芬芳,
"燕尽庭前菊又荒":等到燕子都飞走了,庭院前的菊花又变得荒芜了。
"老大比他年少少":我年纪大了,比起年少时拥有的东西更少了,
"每逢佳节更悲凉":每当遇到重阳佳节的时候,心里就更加感到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因为年老畏寒,不要等到菊花开放才觉得寒冷,
"须怕晴空暖并开":要担心在晴朗温暖的天气里,菊花会一下子全部开放。
"开却一枝开却尽":一朵菊花开放了,接着所有的菊花都开尽了,
"且随幽蝶更徘徊":我暂且跟着那幽微的蝴蝶,在花丛中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歌女因为没有新的衣裳可换而懒得唱歌,
"黄菊新开乞酒难":新开放的黄菊花虽美,我想讨些酒来却很困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总是有在长亭送别那样的惆怅之事,
"隔河更得对凭栏":我隔着河,只能独自靠着栏杆。
"白发怕寒梳更懒":我满头白发,因为害怕寒冷连梳头都更懒了,
"黄花晴日照初开":在晴朗的阳光下,黄色的菊花才刚刚开放。
"篱头应是蝶相报":篱头应该是蝴蝶来向我报信了,
"已被邻家携酒来":原来是邻居已经带着酒前来拜访了。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重阳四首》其一“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前两句借檐前燕子渐少、菊花从绽放至枯萎的变化,暗示时光飞逝。后两句通过对比年少与年老,在重阳佳节直抒因衰老而生的孤寂愁苦。其二“老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首句体现诗人因年老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担心菊花在晴空下迅速全开暗示美好易逝,后两句描绘菊花开放转瞬即逝,诗人随蝶徘徊,尽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不舍。其三“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前两句从歌女无衣换懒唱、诗人黄菊初绽时乞酒难,反映生活困窘。后两句借长亭象征的惆怅之事,以及隔河凭栏的动作,强化孤独怅惘之情。其四“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前两句以诗人慵懒状态与菊花初开的明媚形成对比,衬其孤寂。后两句想象蝴蝶报信,展现邻家携酒来访的温馨,给孤独的诗人带来慰藉。
上一篇:唐·张九龄《归燕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