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dài
wáng
rén
zuò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3
shì
wèn
shā
wài
zěn
shēng
fēng
zuì
shì
yáo
huáng
duǒ
gēn
xiān
què
wáng
huān
lán
qióng
yàn
xiān
rén
lèi
mǎn
jīn
pán
tīng
xíng
gōng
bàn
lín
líng
shēng
shēng
xiē
cǎi
yún
sàn
xiāng
chén
miè
tóng
tuó
hèn
kān
shuō
xiǎng
nán
ér
kāng
kǎi
jiáo
chuān
穿
yín
xuè
huí
shǒu
zhāo
yáng
luò
shāng
xīn
tóng
què
yíng
xīn
yuè
suàn
qiè
shēn
yuàn
tiān
jiā
jīn
ōu
quē

译文

试问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万里胡沙外是怎样的风物情景。最痛苦是一朵名贵的姚黄花,被强移出扎根的仙家宫庭。王母的欢意销歇盛宴已终场,铜仙铅泪淌满的金盘也欹倾。半夜里行宫外雨淋风铃肠欲断,一滴滴一声声没有消停。美丽的彩云已消散,宫中的香尘再不见。铜驼荒草亡国恨,待要述说哪堪言。真思慕那慷慨赴国的男子汉,嚼碎钢牙满口血斑斑。回想起昭阳殿离别坠落的红日,最伤心铜雀台迎接新月一弯。细思量妾身不似当今帝王家,眼睁睁让大好河山沦陷。

逐句剖析

"试问琵琶":试问哀怨凄婉的琵琶声,

# 琵琶:乐器名。汉武帝时乌孙公主远嫁,令马上作乐,以慰道路之思。

"胡沙外、怎生风色":万里胡沙外是怎样的风物情景。

# 风色:风光物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最痛苦是一朵名贵的姚黄花,

# 姚黄:一种名贵的牡丹,为宋代姚挂人家培育出的千叶黄花。词中喻指王夫人。

"移根仙阙":被强移出扎根的仙家宫庭。

# 移根仙阙:指把牡丹从仙官里移植他处。

"王母欢阑琼宴罢":王母的欢意销歇盛宴已终场,

# 王母:古传说中的仙人西王母。

"仙人泪满金盘侧":铜仙铅泪淌满的金盘也欹倾。

# 仙人:即金铜仙人。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铸铜人,手捧盛露盘,魏明帝命人把铜人迁往洛阳,在拆迁时,据说铜人流下泪来。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半夜里行宫外雨淋风铃肠欲断,

# 雨淋铃:雨淋在风铃上的声音。唐玄宗在奔蜀途中,听到夜雨淋铃,思念贵妃,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淋铃》。

"声声歇":一滴滴一声声没有消停。

"彩云散":美丽的彩云已消散,

"香尘灭":宫中的香尘再不见。

# 香尘:词中指宫中的整华。

"铜驼恨":铜驼荒草亡国恨,

# 铜驼恨:晋索靖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说:“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词中指亡国之恨。

"那堪说":待要述说哪堪言。

"想男儿慷慨":真思慕那慷慨赴国的男子汉,

"嚼穿龈血":嚼碎钢牙满口血斑斑。

# 嚼穿龈血:唐张巡临战时对敌大呼,经常把牙咬碎,牙龈流血,喷到脸上,说明愤怒已极。

"回首昭阳离落日":回想起昭阳殿离别坠落的红日,

# 昭阳:汉时后宫有昭阳殿。词中代指王夫人居住的宋宫。

"伤心铜雀迎新月":最伤心铜雀台迎接新月一弯。

# 新:一作秋。,铜雀:曹操所建的一所台,词中借指元宫。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细思量妾身不似当今帝王家,

# 天家:帝王家。

"金瓯缺":眼睁睁让大好河山沦陷。

# 金瓯缺:比喻山河破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是南宋文学家文天祥所作的一首词。词之上片,描绘宋亡后王夫人被掠离宋宫、辗转北上的情形。于驿舍中,夜雨淋铃,她亡国之恨、北行之苦交织,愁绪难消,写亡国之恨和被掳北行的痛苦;下片则言,词人愿如男子汉般慷慨殉国,绝不像宋恭帝、全太后向敌人低头,抒写对敌人的仇恨和词人坚守节操保持清白的决心。此词借典故,言简意赅却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坚守节操、宁死不屈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军攻破临安,宫中从太后往下的众人皆被押送至大都。途中,王夫人在墙壁上题下一首《满江红》,一时间广为传诵。词人读过后,认为其末句不够妥当,便以王夫人的口吻,写下了这首《满江红·代王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词中描绘了宋亡后王夫人被掠出宋宫辗转北上的凄惨遭遇,借昭君出塞、姚黄牡丹移根等典故,表达了亡国之恨与被掳之苦;又通过对男儿慷慨殉国等描述,抒发了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坚守节操、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词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用王昭君出塞的典故,以昭君喻王夫人,暗示其被虏北行的悲惨命运;“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则借唐玄宗在蜀中听到夜雨淋铃的典故,烘托出王夫人北行途中的愁苦心境。直抒胸臆:“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词人直接表明自己不愿像南宋朝廷那样,导致国家破碎,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表达出坚守气节、不向敌人屈服的决心,将内心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直接抒发出来,情感真挚而强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宋亡之后,王夫人被掳掠出宋宫,一路辗转北上的经历。于驿舍之中,夜雨淋铃之声传入耳中,她心中的愁恨愈发浓烈,难以消散。词人以凝重笔触,紧紧围绕“最苦”二字,反复倾诉亡国带来的深切悲痛。开篇“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以昭君出塞作比,展现王清惠在北行途中,常对着琵琶喃喃自语、暗自叹息:塞外之地,除了漫天黄沙,还能有怎样的风光?此句先勾勒出塞外的荒芜之景,烘托出她内心的凄怆。紧接着,运用名贵牡丹姚黄被从仙宫连根挖走、王母娘娘终止瑶池仙宴、汉宫金铜仙人因拆迁而泪满金盘,以及唐玄宗在蜀中听闻夜雨淋铃万分感伤等诸多典故,生动描绘出宋室覆灭、皇室众人被驱赶北上的凄惨景象。下片着重写回首往昔,一切繁华皆已如烟云消散,展望未来,却又徒增悲伤。词人表明自己甘愿如男子汉般慷慨赴死、以身殉国,决然不愿像宋恭帝、全太后那般向敌人低头称臣。首先描述国破家亡、往昔繁华消逝殆尽,男儿已为国家捐躯,而此恨却难以消除的沉痛心境,同时塑造出包括自身在内的民族英雄形象。“那堪说”三个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悲痛至极,难以言说的状态。随后,借助昭阳殿、铜雀台从日落到日出的变化,侧面反映改朝换代的悲凉惨景。“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这一情境是词人亲身经历或熟知之事,补充了王夫人“妾在深宫那得知”的局限。以“想”字引领,使得意境更为充实。“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落日与秋月的光辉洒落在故国宫殿之上,寄托着深深的思念之情。“回首”与“伤心”,表面是借王夫人口吻,实则蕴含着词人自身的悲戚之感。“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此句明确道出词人代王清惠创作这首词的缘由。词人一改王清惠原作中消极避祸的想法,强调要洁身自好、坚守气节,实际上这是词人借王夫人之口表达自我勉励,并与王夫人及众多宫娥相互激励之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文山黄冠之志,照仪女冠之请,先后合辙,从容圆缺语,未可邃贬。

明词人潘游龙《古今诗余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德韶《偈》

下一篇:宋·王安石《用字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