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萝山下花藏路":苎萝山下,繁花掩映着小路,
"只许流莺来去":只允许流莺在其中自由地飞来飞去。
"吹落梨花无数":风吹落了无数的梨花,
"香雪迷官渡":那如香雪般的梨花飘落在官渡,迷蒙了整个渡口。
"浣纱溪浅人何许":浣纱溪的水很浅,不知那心心念念的人在哪里,
"空对碧云凝暮":只能徒然地对着碧云,凝望暮色。
"归去春愁如雾":想要归去,可春天的愁绪如同雾气一般笼罩着,
"奈五更风雨":又无奈遭遇五更时分的风雨。
元代诗人、词人、书法家
仇远(1247~1326?),元代诗人、词人、书法家。字仁近,一字仁父。自号山村(一作山邨)、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大德年间,仇远出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便辞任,后居于虎林白龟池上。他与宋文学家白珽并称“仇白”。他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近周邦彦、姜夔。其论诗近体主于唐,古体主于《文选》。所作诗篇甚富,后多散佚。词集《无弦琴谱》,也多是写景咏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笔记小说,文字简洁,其中有些故事,笔调流畅,趣味横生。主要作品有《金渊集》《山村遗稿》。
1. 分段赏析
上片:“苎萝山下花藏路,只许流莺来去”,开篇描绘了苎萝山下繁花掩路的清幽景象,流莺的自由穿梭增添了画面的生机,暗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吹落梨花无数,香雪迷官渡”,进一步描绘了风吹梨花飘落的美景,将梨花比作香雪,迷蒙官渡的景象营造出梦幻的氛围,从视觉和嗅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下片:“浣纱溪浅人何许,空对碧云凝暮”,由景及情,通过浣纱溪和碧云暮色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某人的思念和寻觅之情,“空对”一词体现出无奈和失落,使情感更加深沉。“归去春愁如雾,奈五更风雨”,将春愁比作雾气,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弥漫,五更风雨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上一篇:宋·陶梦桂《孤松》
下一篇:宋·王安石《送僧游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