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月出东岭":皎洁的明月从东边山岭升起,
"照我白玉床":清辉洒照着我的白玉床。
"床上何所有":床榻之上有什么,
"累累书一囊":只有一囊书籍堆叠在那里。
"诘曲科斗文":书中是曲折难辨的蝌蚪古文,
"读之不成章":读来晦涩难懂,难以成篇。
"君车自翱翔":您的车驾自在遨游,
"驾景朝紫皇":乘着日景朝拜天帝紫皇。
"苍苔满石匣":青石匣上早已布满苍苔,
"瑶书空秘藏":珍贵的玉书空自隐秘收藏。
"仙人百尺台":仙人所居的百尺高台之上,
"吹竹引凤凰":有人吹奏竹笛想引来凤凰。
"凤兮来不来":凤凰啊,究竟来还是不来,
"虚此明月光":白白辜负了这一片明月清光。
元代诗人、词人、书法家
仇远(1247~1326?),元代诗人、词人、书法家。字仁近,一字仁父。自号山村(一作山邨)、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大德年间,仇远出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便辞任,后居于虎林白龟池上。他与宋文学家白珽并称“仇白”。他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近周邦彦、姜夔。其论诗近体主于唐,古体主于《文选》。所作诗篇甚富,后多散佚。词集《无弦琴谱》,也多是写景咏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笔记小说,文字简洁,其中有些故事,笔调流畅,趣味横生。主要作品有《金渊集》《山村遗稿》。
1. 分段赏析
开篇“素月出东岭,照我白玉床”,以“素月”“东岭”“白玉床”勾勒出清冷幽静的夜景。“素月”即皎洁的月亮,从东岭升起,月光洒在白玉床上,“素”“白”二字营造出纯净空灵的氛围,开篇便奠定了诗歌清幽略带孤寂的基调。“床上何所有,累累书一囊”,以设问引出床上的景象。“累累”写出书囊堆叠的模样,既点出主人对书籍的收藏,又暗示出书房的清雅,从器物细节展现主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诘曲科斗文,读之不成章”,聚焦于书囊中的文字。“诘曲”形容文字曲折难辨,“科斗文”即古文字,因形似蝌蚪而得名。“读之不成章”写出这些古文字晦涩难懂,难以连贯解读,既点出古籍的深奥,也暗含一丝读书不得其解的怅惘。“君车自翱翔,驾景朝紫皇”,笔锋转向想象中的景象。“君车翱翔”“驾景朝紫皇”描绘出仙人驾着车乘、迎着日光朝见天帝的洒脱画面,以奇幻的想象打破前文的静谧,为诗歌注入空灵的仙气。“苍苔满石匣,瑶书空秘藏”,又将镜头拉回现实中的藏书之处。“苍苔满石匣”写出石匣上布满青苔,暗示长久无人问津;“瑶书空秘藏”则点出珍贵的书籍白白被秘密收藏,无人知晓,“空”字中透着对古籍被冷落的惋惜。“仙人百尺台,吹竹引凤凰”,再次展开想象,描绘出仙人在百尺高台上吹奏竹笛、欲引来凤凰的场景。“百尺台”凸显高台的巍峨,“吹竹引凤凰”则充满浪漫色彩,以音乐与神鸟的意象,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结尾“凤兮来不来,虚此明月光”,以反问收束全诗。诗人追问凤凰是否会来,若凤凰不至,这皎洁的月光便白白洒落,“虚此”二字将前文的期待与此刻的怅惘融为一体,既呼应开篇的“素月”,又暗含着对美好事物难寻、理想落空的淡淡失落。
上一篇:宋·汪元量《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下一篇:宋·仇远《题画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