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湾":溪水弯弯,
"疏竹外":竹林外侧,
"正小春天气":正是初冬小阳春时节。
"绿珠羞涩":梅花像绿珠般含羞,
"半吐椒红可人意":半开的花瓣如椒粒般红润,惹人喜爱。
"月香传瘦影":月光里,清香伴着疏瘦的花影,
"露脸凝清泪":带露的花瓣像凝着清泪。
"笑倡条冶叶":可笑那些柔弱花木,
"怕冷尚贪睡":怕冷还在酣睡,唯有它早早绽放。
"马行迟":马儿慢行,
"雪未霁":残雪未消,
"还忆前村里":恍惚忆起从前村落里的梅。
"青禽啁哳":青鸟声声啼鸣,
"疑是当时梦初起":恍惚如旧梦初醒。
"旧愁归塞管":旧愁像羌笛声声萦绕,
"远恨潇湘水":远恨如潇湘江水悠悠不尽。
"望江南":遥望江南,
"故人家万里":故乡亲人远在万里之外。
元代诗人、词人、书法家
仇远(1247~1326?),元代诗人、词人、书法家。字仁近,一字仁父。自号山村(一作山邨)、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大德年间,仇远出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便辞任,后居于虎林白龟池上。他与宋文学家白珽并称“仇白”。他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近周邦彦、姜夔。其论诗近体主于唐,古体主于《文选》。所作诗篇甚富,后多散佚。词集《无弦琴谱》,也多是写景咏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笔记小说,文字简洁,其中有些故事,笔调流畅,趣味横生。主要作品有《金渊集》《山村遗稿》。
1. 分段赏析
上阕“碧溪湾,疏竹外,正小春天气”:“碧溪湾”“疏竹外”以简洁的地理意象,勾勒出早梅生长的清雅环境——溪水曲折处、竹林边缘,远离喧嚣,自带幽静气质。“小春天气”点明时节(农历十月,初冬),为“早梅”的“早”做铺垫,三句以白描手法搭建场景,如画卷初展,为后文写梅蓄力。“绿珠羞涩,半吐椒红可人意”:“绿珠”以西晋美女绿珠喻早梅,“羞涩”赋予梅花拟人化的娇憨,写其初绽时的矜持;“半吐椒红”细绘花瓣状态——花苞半开,颜色如花椒粒般鲜嫩红润,小巧可爱。“可人意”直抒喜爱之情,将梅的形态美与惹人怜爱的特质结合,笔触细腻如抚。“月香传瘦影,露脸凝清泪”:“月香”写月下梅花的清芬,香气随月光弥漫;“瘦影”绘梅枝疏朗,倒映月下的姿态,暗合梅“疏影横斜”的经典意象。“露脸凝清泪”以花瓣带露比作美人垂泪,既写晨露沾花的实景,又暗蕴楚楚可怜之意,景中含情,梅的清美与柔弱跃然纸上。“笑倡条冶叶,怕冷尚贪睡”:“倡条冶叶”指其他柔弱艳丽的花木,“怕冷尚贪睡”以拟人写它们仍在蛰伏,畏寒未醒。“笑”字以梅的视角(或诗人代梅而言)带出轻快语气,既反衬早梅不畏寒的早发精神,又暗赞其不与凡花争艳的品格,使梅的形象更显突出。下阕“马行迟,雪未霁”:“马行迟”写行人骑马缓行,“雪未霁”点出残雪未消的天气,画面从静态的梅景转为动态的行旅,暗示诗人正于途中,为后文“忆”字埋下伏笔。残雪、慢行的意象,透着些许清寂与怅惘,自然过渡到对往事的追忆。“还忆前村里”:“还忆”二字直点思绪转折,由眼前的早梅联想到“前村”(从前住过的村落)的梅,勾连起过去与现在,梅成为触发回忆的媒介。仅五字却含无限往事,留白处让读者想见从前赏梅的情景,为后文的愁绪铺垫。“青禽啁哳,疑是当时梦初起”:“青禽”(传说中传递书信的青鸟)“啁哳”(啼鸣杂乱),本是实景,却让诗人“疑是当时梦初起”——仿佛旧日与故乡相关的梦境刚刚醒来,鸟鸣声与梦境的恍惚感交织,写尽思念中的迷离与怅然,暗含“青鸟不传信”的失落。“旧愁归塞管,远恨潇湘水”:“旧愁归塞管”以羌笛(塞管)的凄切音色喻愁绪,写旧愁如笛声般萦绕不散;“远恨潇湘水”以湘江的悠长喻怨恨之深,绵延不绝。两句不直言愁恨为何,却以“塞管”“潇湘水”的意象,将抽象情感具象化,写尽思乡的绵长与凄切。“望江南,故人家万里”:“望江南”点出遥望故乡的方向,“故人家万里”直揭思乡怀人主旨——故乡与亲人远在万里之外。“望”字含无限怅惘,“万里”凸显距离之遥,将前文的“忆”“疑”“愁”“恨”尽数收束于此,情感虽直白却因前文铺垫而不显突兀,余味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