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āi
mǎn
huā

朝代:宋作者:无名氏浏览量:3
rén
néng
cháng
qīng
jìng
tiān
jiē
guī
zhēn
hán
zhòng
miào
zhāo
wén
huì
hòu
yǒu
chéng
kuī
wàng
xīn
miè
jìn
kùn
shuì
cān
gèng
zuò
yòng
shī
wéi
rán
dǐng
jiù
guāng
cǎi
tòu
lián
wéi
chí
shén
shuǐ
yǒng
shàng
shēng
féi
rén
yǐn
shuǐ
lěng
nuǎn
jiā
zhī
jiā
xìng
mìng
shì
jiā
liǎo
jiā
xìng
mìng
pián
便

译文

人若能常葆清净之心,天地万物都会归于你。至真的道包含万般玄妙,最终融入虚无寂静之境。自然法则不会言语,气候变化自有盈亏规律。杂念妄想彻底消散后,困了便睡,饿了就吃,再无刻意造作。自然而然间,丹炉已成,灵光透出帘幕。玉池中神水涌动,滋养出生命的光华。就像饮水时,冷暖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性命之事,自己了结清楚,自己的福祸便宜,终究要自己把握。

逐句剖析

"人能常清静":人若能常葆清净之心,

"天地悉皆归":天地万物都会归于你。

"一真含众妙":至真的道包含万般玄妙,

"入希夷":最终融入虚无寂静之境。

"昭文不会":自然法则不会言语,

"气候有成亏":气候变化自有盈亏规律。

"妄心寂灭尽":杂念妄想彻底消散后,

"困睡饥餐":困了便睡,饿了就吃,

"更无作用施为":再无刻意造作。

"自然":自然而然间,

"炉鼎就":丹炉已成,

"光彩透帘帏":灵光透出帘幕。

"玉池神水涌":玉池中神水涌动,

"上生肥":滋养出生命的光华。

"如人饮水":就像饮水时,

"冷暖自家知":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自家性命事":自己的性命之事,

"自家了得":自己了结清楚,

"自家性命便宜":自己的福祸便宜,终究要自己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促拍满路花》是一首宋词,作者不详。围绕追求内心清静展开,强调人若能达到内心清净无妄,便能领悟诸多妙理。词中描述了摒弃妄心后的自然生活状态,以及通过修炼达到的理想境界。在写作手法上,以直白质朴的语言阐述道理,将抽象的心境和修行感悟,用“困睡饥餐”“炉鼎”“玉池神水”等具体意象表达,通俗易懂。该作品传达出自我修行、关注自身性命的主题,强调个体对自我生命的把握,蕴含着对内心宁静与自我成长的追求,虽语言平实,却饱含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两句开篇点明主旨。一个“常”字强调了内心保持清静状态的持续性,指出人若能长久维持内心的宁静澄澈,仿佛天地万物都会向其归附。此句蕴含着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认为人若达到内心的清静,便能与天地自然和谐相融,具有极强的思想引领性,为全词奠定了哲学基调。“一真含众妙,入希夷”两句进一步深入阐述。“一真”指纯粹的本真、真性,“众妙”表明其中蕴含着众多精妙的道理与境界。“希夷”出自《老子》,形容一种虚寂微妙、难以言喻的状态。这两句表明当人秉持纯粹的本真时,便能领悟到诸多精妙之处,并由此进入到一种高深玄妙、近乎道的境界,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富有韵味。“昭文不会,气候有成亏”两句,“昭文”是古代善弹琴的人,他的技艺虽高超,却也难以穷尽音乐之理。此处以昭文之技难以穷尽其理作类比,说明世间万物就如同气候有盈亏变化一样,难以完全被认知和掌控。通过这种类比,引发人们对于事物规律的思考,将抽象的哲理与具体的事例相结合,便于读者理解。“妄心寂灭尽,困睡饥餐,更无作用施为”三句,强调只有将虚妄不实的心思彻底消除干净,回归到困了就睡、饿了便吃这种最为自然质朴的生活状态,不刻意去作为,才符合大道。“妄心”与“自然”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为的虚妄与做作,倡导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语言直白却蕴含深意。“自然,炉鼎就,光彩透帘帏”三句,运用比喻手法。“炉鼎”在道家修行中常指修炼的器具,这里喻指通过内心的修行,达到一种圆满的状态,就像炉鼎修炼成功一样,散发出的光彩能够穿透帘帏。“自然”二字承接上文,表明这种圆满状态是在顺应自然、消除妄心之后自然而然达成的,形象地展现出修行有成后的美妙境界。“玉池神水涌,上生肥”两句,同样以比喻描绘修行的成果。“玉池”“神水”皆是对体内精气神等元素的形象化表述,“涌”字生动地表现出精气神充盈、涌动的状态,“上生肥”则进一步说明这种充盈使得身心都得到滋养,变得丰沛而富有生机,将抽象的修行成果以具体可感的意象呈现出来,便于读者想象和理解。“如人饮水,冷暖自家知”两句,以通俗易懂的生活常理作比喻,说明个人对于自身生命、修行的体悟,只有自己最清楚,他人无法真正感同身受。这种比喻将抽象的个人体悟与具体的生活感受相联系,使得道理深入浅出,易于被接受。“自家性命事,自家了得,自家性命便宜”三句,进一步强调个人对于自身生命、修行的责任和主动权。自己的生命之事,唯有靠自己去实践、去领悟,才能真正把握其中的真谛,从而获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语言质朴直白,却有力地传达出一种自我负责、自我探索的精神,发人深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渔舟》

下一篇:宋·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