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阶除静":阶前流水潺潺,周围一片静谧,
"孤眠得自由":独自入眠倒也获得一份自在。
"月生林欲晓":月亮升起,树林仿佛要破晓,
# 月生林欲晓:原校:一作日低林欲晚。
"雨过夜如秋":雨过后的夜晚,凉意如同秋天。
"远忆荷花浦":远远地忆起那荷花盛开的水浦,
"谁吟杜若洲":此时谁在杜若丛生的小洲吟诗。
# 吟:原校:一作怜。
"良宵恐无梦":美好的夜晚,担心自己无梦,
"有梦即俱游":倘若有梦,就和友人一同游玩。
# 俱:原校:一作同。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徐玑(1162~1214),南宋诗人。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历官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丞、武当令,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徐玑诗学晚唐,宗贾岛、姚合,追求词藻工丽,与徐照、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亦工书法。著有《泉山集》《二薇亭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友诗。通过描绘夏日农村清新自然的景色,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性灵美,在对山水风光的描写中,融入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然、纯净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化用:“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化用《楚辞》中常见的“荷花”“杜若”等香草意象。在《楚辞》里,香草常象征高洁品性、美好情谊,诗人借这些意象,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高洁情谊的珍视相融合,借古典意象增添情感厚度,让思念与情谊有了典雅的文化依托,拓宽诗歌意境,含蓄传递对友人的牵挂与对美好交往的追念。白描:“雨过夜如秋”,可能化用了前人对于季节变换、气候感受的表达。通过“雨过”这一自然现象,将夏日夜晚因雨过后带来的凉爽之感,形容得如同秋天一般,借鉴了类似通过自然现象描写营造季节氛围的手法,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虽未明确指向具体化用对象,但在表达效果上有化用前人情境营造的意味。
3. 分段赏析
首联“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静”“自由”二字炼字精妙,以流水声衬台阶之静,看似写孤眠的自在,实则隐含孤寂。颔联“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从视觉和感觉描写,月亮升起似要破晓,雨后夜晚如秋般凉爽,借景抒情,借自然之景的变化,暗示时间流逝,烘托内心淡淡的愁绪。颈联“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由眼前景联想远方友人所在之地,“荷花浦”“杜若洲”营造出美好却遥远的意境,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尾联“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担心美好夜晚无梦,若有梦便与友人同游,将对友人的思念推向高潮,情感真挚。
下一篇:宋·周南《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