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téng
wáng

朝代:宋作者:徐玑浏览量:2
chóng
chóng
lóu
jiāng
gān
àn
cǎo
tīng
yān
yuǎn
jìn
jiān
chūn
shuǐ
shēng
shí
dōu
shì
shuǐ
西
shān
qīng
wài
bié
shān
yún
guī
cháng
ruò
zhēn
rén
zài
fēng
guò
huán
zhōu
chuán
chéng
xià
rén
lái
wàng
xiāng
guān

译文

层层叠叠的楼阁倚靠在江畔,岸边的青草与汀洲的烟雾在远近间若隐若现。春水涨潮时满眼皆是浩渺烟波,唯有西山青翠之外再无其他山峦。云雾聚散时仿佛仙人归来,风吹过时又疑是滕王魂魄返。自古以来船只停泊在城下,又有几人曾在此眺望故乡的关山。

逐句剖析

"重重楼阁倚江干":层层叠叠的楼阁倚靠在江畔,

"岸草汀烟远近间":岸边的青草与汀洲的烟雾在远近间若隐若现。

"春水生时都是水":春水涨潮时满眼皆是浩渺烟波,

"西山青外别无山":唯有西山青翠之外再无其他山峦。

"云归长若真人在":云雾聚散时仿佛仙人归来,

"风过独疑帝子还":风吹过时又疑是滕王魂魄返。

# 独:一作犹。

"自古舟船城下泊":自古以来船只停泊在城下,

"几人来此望乡关":又有几人曾在此眺望故乡的关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滕王阁》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滕王阁所见的壮丽景色,同时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首联描绘了滕王阁依傍江边,岸边青草和沙洲烟雾弥漫的景象,展现出滕王阁的雄伟和周边环境的美妙。颔联进一步描写了春天的水和西山的景色,突出了景色的开阔和壮美。颈联将云朵比作仙人,风儿想象成帝子归来,增添了滕王阁的神秘和浪漫色彩。尾联则由景及情,通过自古以来船只停泊和人们眺望故乡的情景,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徐玑(1162~1214),南宋诗人。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历官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丞、武当令,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徐玑诗学晚唐,宗贾岛、姚合,追求词藻工丽,与徐照、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亦工书法。著有《泉山集》《二薇亭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重重楼阁倚江干,岸草汀烟远近间”,以“重重楼阁”与“岸草汀烟”的远近对比,勾勒出滕王阁临江而立、烟水迷蒙的壮阔图景。“倚江干”写出楼阁临江而立的磅礴气势。江岸青草(岸草)与沙洲雾气(汀烟)在远近交错晕染,营造出朦胧舒展的视觉层次,奠定全诗苍茫开阔的基调。“春水生时都是水,西山青外别无山”,以“春水生时”呼应“西山青外”,通过“都是水”“别无山”的重复句式,强化江水浩渺、山色连绵的视觉统一性。后句以“别无山”的反衬手法,突出西山(实指南昌西山)在青翠背景中卓然而立的独特风姿。“云归长若真人在,风过犹疑帝子还”,将云归的缥缈比作仙人(“真人”)降临,风过时的声响疑为滕王(“帝子”)归来,既呼应滕王阁的历史典故,又赋予自然景物以神话色彩。此联以拟人手法,使眼前之景与历史记忆交织,深化了怀古幽思。“自古舟船城下泊,几人来此望乡关”,城下自古停泊的万千舟船,反衬出登高者“几人”的孤独;结句“望乡关”以诘问收束,将前三联的江山胜景尽数化为游子思乡的背景。繁华往来的舟楫意象与登楼者孤寂身影的对比,深刻传达出诗人面对壮丽山河时深沉的飘零之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如净《偈颂三十八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