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平沙岸":黄色的碧草覆盖着平坦的沙岸,
# 黄碧:地名,当在永嘉附近。
"陂塘柳色春":池塘边柳树呈现出春天的颜色。
# 陂塘:池塘。
"水清知酒美":水很清澈,由此可知这里的酒也很美味,
# 美:明本、顾本作好。
"山瘦识民贫":山显得瘦瘠,由此能看出百姓生活的贫困。
"鸡犬田家静":田家有鸡犬的叫声,环境十分安静,
"桑麻岁事新":桑麻等农事呈现出新一年的气象。
# 岁事:农事,一年的收成。
"相逢行路客":在路上相逢的行路之人,
"半是永嘉人":有一半是永嘉人。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徐玑(1162~1214),南宋诗人。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历官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丞、武当令,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徐玑诗学晚唐,宗贾岛、姚合,追求词藻工丽,与徐照、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亦工书法。著有《泉山集》《二薇亭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黄碧村的春日风光与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对民生的关切。
2. 分段赏析
首联“黄碧平沙岸,陂塘柳色春”:开篇描绘了黄碧村平沙岸和陂塘边柳树的景色,点明地点与季节。平沙岸、陂塘、柳色,构成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春日画面,为全诗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表达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喜爱。颔联“水清知酒美,山瘦识民贫”:此联由景及人,诗人从清澈的水联想到此地酒美,又由瘦瘠的山推想出百姓生活贫困。这种联想与推理,将自然景象与民生状况紧密联系,使诗歌的主题得到深化,体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与思考。颈联“鸡犬田家静,桑麻岁事新”:描绘了乡村田家鸡犬相伴,安静祥和,桑麻等农作物生长,展现出一年农事活动的新开始。“鸡犬”的动态与“田家静”形成以动衬静的效果,突出乡村的宁静,“桑麻岁事新”则体现出乡村生活的生机与活力。尾联“相逢行路客,半是永嘉人”:诗人在乡村路上遇到的行人,多半是永嘉人,从侧面反映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和人员往来情况,使诗歌对乡村的描绘更加丰富,从自然风光、民生状况延伸到人员往来,展现出乡村的整体风貌。
上一篇:宋·陆游《夜寒》
下一篇:宋·释维琳《白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