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g

朝代:宋作者:徐玑浏览量:3
huáng
píng
shā
àn
bēi
táng
liǔ
chūn
shuǐ
qīng
zhī
jiǔ
měi
shān
shòu
shí
mín
pín
quǎn
tián
jiā
jìng
sāng
suì
shì
xīn
xiāng
féng
xíng
bàn
shì
yǒng
jiā
rén

译文

黄色的碧草覆盖着平坦的沙岸,池塘边柳树呈现出春天的颜色。水很清澈,由此可知这里的酒也很美味,山显得瘦瘠,由此能看出百姓生活的贫困。田家有鸡犬的叫声,环境十分安静,桑麻等农事呈现出新一年的气象。在路上相逢的行路之人,有一半是永嘉人。

逐句剖析

"黄碧平沙岸":黄色的碧草覆盖着平坦的沙岸,

# 黄碧:地名,当在永嘉附近。

"陂塘柳色春":池塘边柳树呈现出春天的颜色。

# 陂塘:池塘。

"水清知酒美":水很清澈,由此可知这里的酒也很美味,

# 美:明本、顾本作好。

"山瘦识民贫":山显得瘦瘠,由此能看出百姓生活的贫困。

"鸡犬田家静":田家有鸡犬的叫声,环境十分安静,

"桑麻岁事新":桑麻等农事呈现出新一年的气象。

# 岁事:农事,一年的收成。

"相逢行路客":在路上相逢的行路之人,

"半是永嘉人":有一半是永嘉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黄碧》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江南春日乡村的田园风光,同时暗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首联通过色彩鲜明的景物描写,勾勒出春日沙岸与陂塘的明丽画面,奠定了全诗宁静祥和的基调。颔联以“水清”“山瘦”的意象对比,既赞颂自然之美,又隐晦揭示土地贫瘠与民生艰辛,体现诗人对百姓生活的体察。颈联转而描写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农事的有序,展现田园生活的恬淡之美。尾联以偶遇行客的场景收束,点明地域特色,暗含对故乡风土的深情。全诗语言简洁质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徐玑(1162~1214),南宋诗人。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历官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丞、武当令,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徐玑诗学晚唐,宗贾岛、姚合,追求词藻工丽,与徐照、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亦工书法。著有《泉山集》《二薇亭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黄碧村的春日风光与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对民生的关切。

2. 分段赏析

首联“黄碧平沙岸,陂塘柳色春”:开篇描绘了黄碧村平沙岸和陂塘边柳树的景色,点明地点与季节。平沙岸、陂塘、柳色,构成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春日画面,为全诗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表达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喜爱。颔联“水清知酒美,山瘦识民贫”:此联由景及人,诗人从清澈的水联想到此地酒美,又由瘦瘠的山推想出百姓生活贫困。这种联想与推理,将自然景象与民生状况紧密联系,使诗歌的主题得到深化,体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与思考。颈联“鸡犬田家静,桑麻岁事新”:描绘了乡村田家鸡犬相伴,安静祥和,桑麻等农作物生长,展现出一年农事活动的新开始。“鸡犬”的动态与“田家静”形成以动衬静的效果,突出乡村的宁静,“桑麻岁事新”则体现出乡村生活的生机与活力。尾联“相逢行路客,半是永嘉人”:诗人在乡村路上遇到的行人,多半是永嘉人,从侧面反映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和人员往来情况,使诗歌对乡村的描绘更加丰富,从自然风光、民生状况延伸到人员往来,展现出乡村的整体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夜寒》

下一篇:宋·释维琳《白云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