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叹不为絺绤单":夜晚叹息不是因为夏天的葛布衣服单薄,
"昼嗟不为薇蕨少":白昼嗟叹不是因为野菜稀少。
"天弓不肯射胡星":天上的天弓星不肯射向代表胡人的星,
"欃枪久已躔朱鸟":彗星很久以来已经侵犯朱鸟星宿。
"徐扬复忧羽虫孽":徐扬地区又担忧蝗虫等害虫造成的灾害,
"襄汉正病昭回杳":襄汉地区正苦恼于天象昏暗不明。
"力能怀畏未足忧":有能力的人能让人敬畏,这不足以担忧,
"忧在北极群阴绕":担忧的是朝廷被众多奸佞小人围绕。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写作手法
借代:“羽虫孽”借指徐扬地区发生的虫灾,以“羽虫”这一受灾主体代指整个虫灾事件,使表达更为简洁形象。托物言志:诗人借对天象灾异的描述,如“昭回杳”等,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将自己忧国忧民的志向寄托于对这些现象的描写之中。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夜叹不为絺绤单,昼嗟不为薇蕨少”,诗人开篇表明自己无论是夜晚叹息还是白昼嗟叹,都不是因为自己衣服单薄或食物匮乏,直接点明自己的忧思并非为己,而是另有原因,引发读者好奇,为下文做铺垫。中间四句:“天弓不肯射胡星,欃枪久已躔朱鸟。徐扬复忧羽虫孽,襄汉正病昭回杳”,诗人用“天弓不肯射胡星”表达对朝廷未能有力抵御外敌的不满,“欃枪久已躔朱鸟”进一步强调外敌威胁已久。“徐扬复忧羽虫孽”描绘了徐扬地区遭受虫灾的情况,“襄汉正病昭回杳”则体现了襄汉地区人们对天象异常的忧虑。这几句从边境战事到国内灾异,全面展现了国家面临的困境。最后两句:“力能怀畏未足忧,忧在北极群阴绕”,诗人指出,对于外敌的威胁和自然灾害,虽然令人担忧,但还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让他忧心忡忡的是朝廷被众多奸佞小人围绕,点明了诗歌的主旨,表达出对国家命运深层次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