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dōng
dào
zhōng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3
lǎo
tuì
退
jiāo
chī
táo
tán
qīng
chè
jiàn
qiū
háo
shuāng
shè
西
shān
chì
jiàn
lěng
tiān
téng
běi
gāo
xiù
gèng
nóng
wéi
zhú
bǎi
gēn
xiān
dòng
shì
péng
hāo
gǎn
shí
qīng
píng
tàn
西
fēng
háo

译文

积水消退,蛟龙和螭龙无处藏身,溪水清澈,潭水透明,连最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太阳快要下山了,余晖映照着西山,一片火红,天气渐渐寒冷,天空中北极星的位置显得更高了。在这初冬时节,只有竹子和柏树的青翠之色更加浓郁,而那些孤零零的蓬草和蒿草,却因为天冷而开始摇动生出新芽。诗人感慨时光易逝,轻轻抚摸着腰间的宝剑,不禁发出一声叹息,然而骑在马上,迎着西风前行,又觉得十分豪迈。

逐句剖析

"潦退蛟螭不可逃":积水消退,蛟龙和螭龙无处藏身,

# 蛟螭: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溪潭清澈见秋毫":溪水清澈,潭水透明,连最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欲霜日射西山赤":太阳快要下山了,余晖映照着西山,一片火红,

"渐冷天腾北极高":天气渐渐寒冷,天空中北极星的位置显得更高了。

"秀色更浓唯竹柏":在这初冬时节,只有竹子和柏树的青翠之色更加浓郁,

"孤根先动是蓬蒿":而那些孤零零的蓬草和蒿草,却因为天冷而开始摇动生出新芽。

"感时一抚青萍叹":诗人感慨时光易逝,轻轻抚摸着腰间的宝剑,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 青萍:古宝剑名,泛指剑。

"马踏西风气自豪":然而骑在马上,迎着西风前行,又觉得十分豪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冬道中》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首联描绘了潦水退去后,溪潭清澈见底的景象,展现了初冬的宁静与清冷。颔联通过西山映红和北极高升的描写,突出了初冬的严寒和北风的崛起。颈联通过西山映红和北极高升的描写,突出了初冬的严寒和北风的崛起。尾联诗人感慨时光流转,轻抚青萍剑,骑马踏着西风,内心感到自豪。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不仅展现了初冬的宁静与清冷,也体现了诗人对坚韧品质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诗的开篇描绘了初冬时节的景象,潦水退去,蛟螭无处藏身,溪潭清澈见底,连细微的秋毫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句诗不仅展现了初冬的清冷与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澄澈与透彻。颔联:“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诗人接着描写了初冬的天气变化,夕阳西下,欲霜的天空中,西山被染成了红色;天气逐渐寒冷,天空中的北极星显得格外高远。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初冬的寒冷与肃穆。颈联:“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初冬的自然景色,只有竹子和柏树的秀色更加浓郁,而蓬蒿的孤根已经开始动摇。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竹柏的坚韧与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尾联:“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轻轻抚摸青萍,不禁发出叹息。而此时,诗人骑马踏着西风,心中充满了自豪。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也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邓肃《口占》

下一篇:宋·彭龟年《燕居十六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