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湘流不尽":沅江湘江长流不尽,
# 沅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
"屈子怨何深":屈原悲愤似水深沉。
# 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似沅(yuán)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何深,多么地深。子:一作宋。
"日暮秋风起":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
# 日暮秋风起:“日暮”二句:此处化用屈原的《九歌》《招魂》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秋风:一作“秋烟”。
"萧萧枫树林":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
# 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借沅湘之水起笔,以江水长流不尽比喻屈子怨恨之深,展现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后通过描写日暮秋风中萧萧枫树林的凄凉景象,融情于景,含蓄地表达出对屈原的凭吊与怀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双关:“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流”字在此处一语双关,既描绘了沅湘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又自然引出下句中屈子的“怨”,将江水流动与屈子哀怨相勾连。化用:“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此二句暗中化用《楚辞·招魂》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句,却不着痕迹,巧妙深化了诗歌的意境。比喻:“沅湘流不尽”起笔高亢,似天外奇石骤然坠落,气势夺人。紧接着“屈子怨何深”,如古钟轰鸣,低沉而厚重,将诗的首句起笔比作“天外奇石骤然坠落”,突出其气势之强;把次句比作“古钟轰鸣”,体现其低沉厚重之感,形象地展现了诗句给读者带来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诗的后两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转而写景。秋风瑟瑟,景象萧索凄凉,营造出一片惨淡氛围。诗人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让读者在不经意间陷入沉思,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深沉的凭吊与怀念之情。通过描写日暮时分秋风乍起、枫林萧萧的凄凉秋景,把诗人对屈原深沉的凭吊与怀念之情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深切表达了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沅湘流不尽”起笔高亢,似天外奇石骤然坠落,气势夺人。紧接着“屈子怨何深”,如古钟轰鸣,低沉而厚重。此二句,一放一收,瞬间给读者的心灵带来强烈冲击。从字面观之,“沅湘”句言江水滔滔,绵延无尽,语义自足。实则“流”字一语双关,既指江水流动,又自然引出下句的“怨”。其意是说,屈子心中的哀愁何其深沉,沅湘二水历经千年流淌,也无法将其冲淡、洗净。如此一来,屈原的悲剧便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意味。他不被理解信任的悲戚、遭谗被贬的愤懑、抱负难展的不平,仿佛都化作一股怨气,弥漫于天地之间,沉淀在江水之中,任凭浪涛冲刷,也无法消散。诗人凭借大胆的想象与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出屈原哀怨之深重,字里行间洋溢着无尽的悲叹。诗的后两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转而写景。秋风瑟瑟,景象萧索凄凉,营造出一片惨淡氛围。诗人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让读者在不经意间陷入沉思,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深沉的凭吊与怀念之情。这两句暗中化用《楚辞·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但化用之妙,不着痕迹。诗句轻轻宕开一笔,既未再叙屈原之事,也未描写屈原庙,而是由虚入实,勾勒出一幅秋景图。如今,屈原已去,唯有他曾赞颂的枫林依旧。当黄昏的秋风吹拂,似火的枫叶摇曳生姿,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那千古流传的悲剧。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比兴之法堪称精妙。开篇两句,以滔滔江水无穷无尽之态,喻指人心愁怨绵延不绝,构思奇巧,令人击节赞叹。后两句对萧瑟秋景的勾勒,脱胎于《招魂》中“湛湛江水”之句。诗里景物若隐若现,氛围悲戚惨淡,愈发增添了凄清怅惘之感,令人惆怅不已,其中蕴含的凭吊古迹之情深沉凝重,因而为人广泛传颂。
# 短诗岂尽三闾?如此一结,便不可测。
元诗人杨士弘《批点唐音》
# 言屈户之怨与沅湘俱深,倒转便有味。更妙缀二景语在后,真觉山鬼欲来。
明末清初诗人黄白山《唐诗摘钞》
# 忧愁幽思,笔端缭绕。屈子之怨,岂沅湘所能流去耶?发端妙。
清诗人沈德潜《唐诗别裁》
# 咏古人必能写出古人之神,方不负题。此诗首二句悬空落笔,直将屈子一生忠愤写得至今犹在,发端之妙,已称绝调。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凡咏古以写景结,须与其人相肖,方有神致,否则流于宽泛矣。
清诗人李瑛《诗法易简录》
# 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气,五绝中此格最高。
清诗人施补华《岘佣说诗》
# 前二句之意,与少陵咏《八阵图》“江流石不转”句,皆咏昔贤遗恨与江水俱长。后二句以秋风、枫树为灵均传哀怨之声,其传神在空际。王阮亭《题露筋祠》诗“门外野风开白莲”,不着迹象,为含有怀古苍凉之思,与此诗同意。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末二句恍惚中如见屈原。暗用《招魂》语,使人不之觉。短短二十字而吊古之意探矣,故佳。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钱起《逢侠者》
下一篇:唐·窦庠《醉中赠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