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泽荒凉白露根":楚地荒凉的湖泊里白雾升腾,
"盈虚无处问乾坤":没地方问天地水涨水落的原因。
# 乾坤:天地。,盈虚:指泽中水满与干涸。
"虫虫旱气连年有":热腾腾的旱气连年不断,
# 虫虫:热气蒸腾的样子。
"寂寂遗人几户存":冷清清的大地还剩下几户百姓。
"盗贼恐多从此始":盗贼恐怕多从这灾荒的泽地奋起,
"经纶空健与谁论":纵然有治国的良策又讲给谁听。
# 健:善,美。,经纶:治理国家的筹谋。
"诸公日议云台上":公卿大臣天天在朝廷空发高论,
# 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高台名,这里代指朝廷。
"忍使忧民独至尊":怎忍心让皇上独自忧国忧民。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写作手法
叠字:颔联“虫虫旱气”“寂寂遗人”连用叠词,“虫虫”摹写旱灾之酷烈,“寂寂”则反向刻画人烟稀绝的沉寂,凸显灾情对民生摧折之深重。对比:尾联以“诸公日议云台上”的官僚空谈,对比“忍使忧民独至尊”的帝王独担,借群臣安逸与君主忧劳的悬殊反差,直指朝政痼疾。
2. 分段赏析
曾巩此诗以楚泽荒凉起兴,层层递进,从自然灾情写到社会危机,最终落笔于对官僚不作为的批判。语言凝练冷峻,善用叠词(如“虫虫”“寂寂”)强化灾难意象,对仗工整(如“盈虚”对“无处”、“经纶”对“空健”)。“楚泽荒凉白露根,盈虚无处问乾坤。”此句以“楚泽”起笔,描绘荒芜的湖泽景象。“白露根”暗喻白露时节草木凋零的萧瑟根基,而“荒凉”一词强化了地域的衰败感。“盈虚无处问乾坤”借自然盛衰之理,隐喻社会动荡与时局无常的无奈。诗人以天地盈亏的不可测,暗指民生疾苦的根源无处可寻,既写实景,又抒忧思,奠定全诗苍凉基调。“虫虫旱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虫虫”非指虫灾,而是形容旱气蒸腾的连绵之势(“虫虫”与“早气”对仗),叠词强化灾害的反复与酷烈;“寂寂遗人”则通过“寂寂”的冷清与“几户存”的凋敝,展现灾后人烟稀少的惨状。“遗人”指劫后幸存的百姓,以数字对比凸显民生凋零,直击天灾对社会的摧毁性影响。“盗贼恐多从此始,经纶空健与谁论。”诗人由灾情推及社会危机,认为连年灾荒将导致盗贼四起(“恐多从此始”),表达对动荡的隐忧。“经纶空健”则直指治国之才无人问津的困境,“空健”二字既赞才能,又讽其无用武之地。此联将自然灾祸与社会治理的失序勾连,批判当权者漠视民生、空谈无果。“诸公日议云台上,忍使忧民独至尊。”末句以“诸公日议云台”讽刺官员高居庙堂空议国事,而“忍使忧民独至尊”则质问群臣何以忍心让皇帝独自忧心民生。诗中“独”字尖锐揭示君臣责任的割裂,“忍使”更显愤懑,直斥官僚体系的失职。全诗以对统治阶层的批判收束,呼吁群臣担责,呼应前文的民生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