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ǐn
shī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2
zhòng
rén
shēng
chén
xián
fèi
qiān
zǎi
bēi
hàn
chū
dǒng
shēng
yòng
jué
zhèng
cán
lóng
zhì
jīn
dǒng
shēng
suī
jiǔ
zhě
wèi
hàn
cháng
jiē
yǐn
gōng
zhì
rèn
tiān
xià
zhòng
gòng
wàng
gāo
wén
zhāng
jié
gài
dāng
shì
shàng
zài
gōng
háo
máo
ān
zhī
màn
cǎo
yuán
xuě
xiàn
xiān
zhé
qīng
sōng
zhī
bǎi
shēn
shú
shì
gào
zhì
rén
yóu
bēi
gōng
shàng
zhì
qiān
zǎi
hòu
kuàng
bēi
zhě
tóng
shí
fēi
gōng
shēng
píng
jiù
xiāng
shí
xiàng
běi
chén
shī

译文

众人之生死如同尘土与泥泞,一位贤者废弃而死,千年仍生悲情。汉初董仲舒未被朝廷重用,自此汉政衰落,愧对周朝兴盛。如今董生虽逝已久,言谈者仍为汉朝叹息不停。尹公素来志在担当天下,众人亦期望他堪比皋陶、伊尹贤明。文章气节超越当世,功业却如毫毛般细微难寻。谁知野草蔓生遮蔽原野,冰雪寒霜先折断了青松之身。百命可赎他,世人何曾怜惜,讣告传遍四方,人们仍将信将疑。悲叹您身后千载仍存哀思,何况同代悲者此时此心。我本非您生前旧友知音,仍长跪向北,献此诗寄意深。

逐句剖析

"众人生死如尘泥":众人之生死如同尘土与泥泞,

"一贤废死千载悲":一位贤者废弃而死,千年仍生悲情。

"汉初董生不大用":汉初董仲舒未被朝廷重用,

"厥政自此惭隆姬":自此汉政衰落,愧对周朝兴盛。

"至今董生没虽久":如今董生虽逝已久,

"语者为汉常嗟欷":言谈者仍为汉朝叹息不停。

"尹公素志任天下":尹公素来志在担当天下,

"众亦共望齐皋伊":众人亦期望他堪比皋陶、伊尹贤明。

"文章气节盖当世":文章气节超越当世,

"尚在功德如豪氂":功业却如毫毛般细微难寻。

"安知蔓草蔽原野":谁知野草蔓生遮蔽原野,

"雪霰先折青松枝":冰雪寒霜先折断了青松之身。

"百身可赎世岂惜":百命可赎他,世人何曾怜惜,

"讣告四至人犹疑":讣告传遍四方,人们仍将信将疑。

"悲公尚至千载后":悲叹您身后千载仍存哀思,

"况复悲者同其时":何况同代悲者此时此心。

"非公生平旧相识":我本非您生前旧友知音,

"跽向北极陈斯诗":仍长跪向北,献此诗寄意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哭尹师鲁》是北宋文学家曾巩为悼念友人尹洙(字师鲁)所作的悼亡诗。此诗上片以董仲舒的典故起兴,痛陈贤才遭弃的历史宿命,揭示尹洙胸怀天下却未获重用的悲剧;下片聚焦尹洙的文德气节,以“青松折枝”隐喻其早逝,并通过“百身可赎”“讣告犹疑”等矛盾意象,抒发文坛对贤者陨落的集体哀恸。全诗以沉郁顿挫的笔调,将个体悲情与历史反思交织,既是对北宋党争背景下士人命运的真实写照,亦是对“文章气节”精神价值的深切呼唤,具有鲜明的历史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众人生死如尘泥,一贤废死千载悲。”此联以生死对比与历史宿命开篇,奠定全诗悲愤基调。“众人生死如尘泥”:以“尘泥”喻凡人生命的轻贱,凸显普通人生死的无足轻重,反衬下句“一贤”之死的时代悲剧性。“尘泥”意象暗含庄子“万物一马”的哲学观,将个体生命置于宇宙洪流中消解。“一贤废死千载悲”:“废死”直指尹洙因政治倾轧被贬致死的结局,“千载悲”则将个体悲剧升华为历史永恒的遗憾,呼应杜甫“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士人命运主题。“汉初董生不大用,厥政自此惭隆姬。”颔联借董仲舒典故暗喻北宋政治困境。“董生不大用”:以董仲舒未被汉武帝重用的史实,影射尹洙怀才不遇的遭遇。“隆姬”指周朝盛世,通过对比暗示北宋政治衰颓,曾巩在此以古讽今,暗批朝廷压抑贤能。“惭”字双关:既写汉代未能延续周代德政的羞愧,亦暗指北宋未能继承先王治国理想的现实,体现曾巩“以史为鉴”的史学观。“至今董生没虽久,语者为汉常嗟欷。尹公素志任天下,众亦共望齐皋伊。”此四句以古今贤臣并置,强化尹洙的士林地位。“语者为汉常嗟欷”:历史对董仲舒的追思,映射尹洙身后同样将引发士人共鸣。“嗟欷”以声韵模拟叹息,情感具象化。“齐皋伊”:化用上古贤臣皋陶、伊尹之名,喻指尹洙的政治抱负与道德高度。曾巩以“众亦共望”强调其在士人群体中的标杆地位,暗含对庆历新政失败的隐痛。“文章气节盖当世,尚在功德如豪氂。”颈联赞颂尹洙的文学成就与人格气节,突转至对其功业未竟的悲叹。“功德如豪氂”:以毫厘之微反讽尹洙的功业未竟,“豪氂”暗指其因党争倾轧而未能施展抱负,与韩愈“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士人困境相呼应。“盖当世”:直言尹洙的文德超越时代,与曾巩《墨池记》中“深造道德”的理想形成互文,体现北宋士人对“文以载道”的坚守。“安知蔓草蔽原野,雪霰先折青松枝。”自然意象双关,揭露贤者早逝的深层原因。“蔓草蔽原野”:化用《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以蔓草滋生隐喻小人当道,暗指庆历新政失败后保守势力反扑的黑暗现实。“雪霰折青松”:以“雪霰”喻政治寒流,“青松”象征尹洙刚直品格。此句与柳宗元“惊风乱飐芙蓉水”异曲同工,展现政治迫害对士人生命的摧折。“百身可赎世岂惜,讣告四至人犹疑。”尾联直抒哀恸,揭示士林对尹洙之死的复杂反应。“百身可赎”:化用《诗经·秦风·黄鸟》中“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典故,以夸张手法表达愿以百命换一贤的绝望,反衬朝廷对贤才的漠视。“讣告四至人犹疑”:写尹洙死于贬所后讣闻传递的迟滞与士大夫的惊疑,折射出北宋党争背景下舆论的压抑与人心惶惶,与欧阳修《与尹师鲁书》中“世之无知者”的慨叹形成互证。“悲公尚至千载后,况复悲者同其时。非公生平旧相识,跽向北极陈斯诗。”结句以时空穿越与仪式性动作深化哀思的政治隐喻。“千载后”与“同其时”:将个体悲痛置于历史长河,形成“当下—永恒”的双重维度,暗含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史家视野。“跽向北极”:跪拜皇宫所在的北方,表面致敬尹洙,实则暗讽君主昏聩、忠谏无门。“北极”既指方位,亦喻权力中心,与杜甫“北极朝廷终不改”形成反讽性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翰《石头城》

下一篇:宋·陈宓《中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