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前路入秦":同样是山前有条路通往秦地,
# 路入秦:邙山和嵩山都处于通往陕西的大道上。秦:指陕西,陇右一带。,一种:一样,同是。
"嵩山堪爱此伤神":嵩山值得喜爱而这北邙山却让我伤神。
"魏明未死虚留意":魏明帝生前白白留意于求仙之事,
# 魏明:指魏明帝。他在洛阳大修宫室、尽情享受。
"庄叟虽生酌满巾":庄子虽身处世间却能洒脱地以酒满巾。
# 酌:斟酒的意思。一作的。,庄叟:庄周。
"何必更寻无主骨":又何必再去寻找那些无主的尸骨,
"也知曾有弄权人":也知道这里曾有过弄权的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羡慕那缑岭吹箫的仙人,
# 吹箫:即吹笙。笙、箫都是古乐器名,常并称。,缑岭:即缑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四十里。
"闲访云头看俗尘":悠闲地在云间俯瞰尘世。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人来到北邙山,看到山前路可入秦,与令人喜爱的嵩山相比,北邙山却让他伤神。诗中提及魏明帝生前求仙留意却无果,而庄子虽生能洒脱自适。诗人意识到北邙山有众多无主尸骨,其中有曾弄权之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追求权势却最终消逝的感慨,同时羡慕如缑岭吹箫客般超脱世俗之人,展现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北邙山》首联:“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诗人看到北邙山和嵩山都有通往秦地之路,但情感截然不同,嵩山令人喜爱,北邙山却让诗人伤神,开篇点明对北邙山的独特感受,引发读者好奇。颔联:“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通过魏明帝求仙和庄子洒脱生活的对比,指出追求虚幻的权势、长生不如像庄子一样洒脱面对人生,体现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颈联:“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诗人由北邙山众多无主尸骨,想到其中必有曾经弄权之人,如今也不过化为尘土,感慨权势的无常与短暂。尾联:“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诗人羡慕缑岭吹箫客超脱世俗,能够悠闲地在云端俯瞰尘世,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升华主题。
上一篇:唐·林滋《春望》
下一篇:唐·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