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máng
shān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2
zhǒng
shān
qián
qín
sōng
shān
kān
ài
shāng
shén
wèi
míng
wèi
liú
zhuāng
sǒu
suī
shēng
zhuó
mǎn
jīn
gèng
xún
zhǔ
zhī
céng
yǒu
nòng
quán
rén
xiàn
gōu
lǐng
chuī
xiāo
xián
fǎng
访
yún
tóu
kàn
chén

译文

同样是山前有条路通往秦地,嵩山值得喜爱而这北邙山却让我伤神。魏明帝生前白白留意于求仙之事,庄子虽身处世间却能洒脱地以酒满巾。又何必再去寻找那些无主的尸骨,也知道这里曾有过弄权的人。羡慕那缑岭吹箫的仙人,悠闲地在云间俯瞰尘世。

逐句剖析

"一种山前路入秦":同样是山前有条路通往秦地,

# 路入秦:邙山和嵩山都处于通往陕西的大道上。秦:指陕西,陇右一带。,一种:一样,同是。

"嵩山堪爱此伤神":嵩山值得喜爱而这北邙山却让我伤神。

"魏明未死虚留意":魏明帝生前白白留意于求仙之事,

# 魏明:指魏明帝。他在洛阳大修宫室、尽情享受。

"庄叟虽生酌满巾":庄子虽身处世间却能洒脱地以酒满巾。

# 酌:斟酒的意思。一作的。,庄叟:庄周。

"何必更寻无主骨":又何必再去寻找那些无主的尸骨,

"也知曾有弄权人":也知道这里曾有过弄权的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羡慕那缑岭吹箫的仙人,

# 吹箫:即吹笙。笙、箫都是古乐器名,常并称。,缑岭:即缑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四十里。

"闲访云头看俗尘":悠闲地在云间俯瞰尘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邙山》是唐代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以怀古为题材的诗。诗人行至北邙山,见通往秦地之路,将北邙山与嵩山对比,由魏明帝求仙无果、庄子逍遥洒脱,联想到北邙山埋葬众多无主尸骨,其中不乏弄权之人。表达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人来到北邙山,看到山前路可入秦,与令人喜爱的嵩山相比,北邙山却让他伤神。诗中提及魏明帝生前求仙留意却无果,而庄子虽生能洒脱自适。诗人意识到北邙山有众多无主尸骨,其中有曾弄权之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追求权势却最终消逝的感慨,同时羡慕如缑岭吹箫客般超脱世俗之人,展现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北邙山》首联:“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诗人看到北邙山和嵩山都有通往秦地之路,但情感截然不同,嵩山令人喜爱,北邙山却让诗人伤神,开篇点明对北邙山的独特感受,引发读者好奇。颔联:“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通过魏明帝求仙和庄子洒脱生活的对比,指出追求虚幻的权势、长生不如像庄子一样洒脱面对人生,体现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颈联:“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诗人由北邙山众多无主尸骨,想到其中必有曾经弄权之人,如今也不过化为尘土,感慨权势的无常与短暂。尾联:“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诗人羡慕缑岭吹箫客超脱世俗,能够悠闲地在云端俯瞰尘世,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升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林滋《春望》

下一篇:唐·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