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òng
sòng
lǎng
zhōu
zhāng
yuán
wài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1
zhū
lún
zhèng
chūn
fēng
qiě
zhù
qīng
yún
tīng
duàn
péng
zǎo
nián
róng
shuāng
jīng
jīn
bié
wén
wēng
chéng
zhī
shàn
xīn
cháng
zài
zhēng
nài
gān
shí
zhuǎn
qióng
chóu
chóu
ēn
liǎng
màn
láo
chóu
chàng
fèng
chéng
dōng

译文

你乘朱轮马车离去时正赶上春风和煦,暂且停留在高远之处听那断蓬飘飞的声音。早年你像陈蕃为徐孺子设榻一样厚待我,今日你身为官员我却要与你分别。我确实知道你引导人向善的心一直都在,怎奈何我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却越来越困厄。想要报答你的品德和恩情却都没有途径,白白地在凤城东徒增惆怅罢了。

逐句剖析

"朱轮此去正春风":你乘朱轮马车离去时正赶上春风和煦,

# 朱轮:贵人乘坐的车子,轮子漆成朱红色。

"且驻青云听断蓬":暂且停留在高远之处听那断蓬飘飞的声音。

# 云:一作门,一作骢。

"一榻早年容孺子":早年你像陈蕃为徐孺子设榻一样厚待我,

# 孺子:犹今之“小孩”“孩子”。古代年轻人对长者自称“孺子”。

"双旌今日别文翁":今日你身为官员我却要与你分别。

# 双旌:以两面大旗为前导的仪仗队。唐代节度使兼领州刺史的官员出行时,即以双旌为仪仗。

"诚知汲善心长在":我确实知道你引导人向善的心一直都在,

# 汲善:汲,引。“汲善”即导引别人向善。汲:一作与。

"争奈干时迹转穷":怎奈何我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却越来越困厄。

# 干时:罗隐著《谗书》,自言“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戒将来。”由于此书干讦时政,臧否人物,得罪了许多当政的大臣。“干时”即批评时政之意。

"酬德酬恩两无路":想要报答你的品德和恩情却都没有途径,

"谩劳惆怅凤城东":白白地在凤城东徒增惆怅罢了。

# 凤城:指京城长安,张员外将去京城任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送朗州张员外》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他送别友人朗州张员外时所作。诗的首联描绘张员外乘朱轮在春风中离去的情景,诗人驻于青云下听断蓬,渲染离情。颔联巧用典故,回顾早年受张员外礼遇,如今却要分别。颈联赞友人善良如旧,叹自己时运困窘。尾联直言无法酬谢友人恩德的无奈与惆怅。全诗情感真挚,于送别中融入身世之感,体现了罗隐对友情的珍视及对自身境遇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朱轮此去正春风,且驻青云听断蓬”,描绘了张员外乘朱轮离去的场景,当时正值春风和煦。诗人没有直接写离别之情的悲伤,而是通过“且驻青云听断蓬”这一细节,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惆怅的氛围。“青云”给人高远之感,象征着友人此去的前程,而“断蓬”则暗示了漂泊不定,为下文的离别之情埋下伏笔。颔联“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运用典故,“一榻容孺子”化用了东汉陈蕃为徐稚设榻的故事,这里诗人以徐稚自比,感激张员外早年对自己的礼遇,表明两人有着深厚的情谊。“双旌”指代官员出行的仪仗,“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这里借指张员外。此句通过早年的交往与如今的离别形成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转和离别的伤感。颈联“诚知汲善心长在,争奈干时迹转穷”,诗人深知张员外善良和忠诚之心始终不变,但无奈自己时运不济,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处处碰壁。“汲善心长在”是对友人品德的肯定和赞扬,“争奈干时迹转穷”则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友人的顺利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无奈和惆怅。尾联“酬德酬恩两无路,谩劳惆怅凤城东”,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回报张员外的恩德却没有途径的无奈,只能在凤城东徒自惆怅。“谩劳”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徒劳无功和深深的失落感,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惆怅与无奈中结束全诗,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2. 作品点评

《重送朗州张员外》一诗对仗极为工稳,情感深沉诚挚。每一句皆源自诗人肺腑,诗句衔接流畅自然,于平实中尽显功底,将情感举重若轻地抒发而出,毫无雕琢痕迹,浑然天成,是为佳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方干《君不来》

下一篇:唐·周朴《董岭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