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艇悠扬鹤发垂":轻舟如叶随波荡漾,渔翁白发垂肩,悠然自得,
"生涯空托一纶丝":一生寄托仅在一根钓线之上,生活简朴至极。
"是非不向眼前起":世俗的是非纷争从不入眼,心无挂碍,
"寒暑任从波上移":四季寒暑更迭,任由水波流转,顺其自然。
"风瀁长歌笼月里":晚风轻拂,长歌回荡在月色笼罩的江面,
# 笼:一作秋。,瀁:一作漾。
"梦和春雨昼眠时":在春雨相伴的梦里,白天也安然入眠。
"逍遥此意谁人会":这般逍遥心境,有谁能真正领悟,
"应有青山渌水知":唯有青山碧水默默知晓其意。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分段赏析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开篇勾勒出一幅悠然的画面,“叶艇悠扬”描绘出渔翁所乘的小船如树叶般轻盈地飘荡在水面,悠悠荡荡,尽显闲适之态;“鹤发垂”则点明渔翁的形象,白发垂肩,透着岁月的沧桑,也暗示其阅尽世事。“生涯空托一纶丝”,一个“空”字意味深长,道出渔翁一生的依托仅仅是那一根钓丝,看似简单平淡,实则蕴含着渔翁生活的清苦与对命运的无奈,将其漂泊无依、以渔为生的状态生动呈现,引发读者对他人生境遇的同情与感慨。“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这两句着重刻画渔翁的心境,“是非不向眼前起”,展现出渔翁超凡脱俗的一面,他远离尘世纷扰,不被世俗的是非纠葛所牵绊,眼前的湖面仿若一道屏障,将喧嚣与纷扰隔绝在外;“寒暑任从波上移”,进一步强调渔翁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寒暑交替,岁月流转,他全然不在意,只是随着水波的起伏,平静地度过每一个季节,体现出一种豁达、淡泊的处世哲学,让人心生向往。“风瀁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诗人的笔触在此变得更为诗意浪漫,“风漾长歌笼月里”,描绘出在月光笼罩下,微风轻轻荡漾,渔翁放声高歌的情景,歌声随风飘散在夜色之中,营造出空灵、静谧又富有诗意的氛围,仿佛尘世的一切烦恼都在这歌声与月色中消散;“梦和春雨昼眠时”,则将视角切换到白天,春雨淅淅沥沥,渔翁伴着春雨入眠,做着悠然的美梦,把渔翁惬意、随性的生活具象化,尽显其悠然自得之态,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闲适与安宁。“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结尾以问句和拟人手法收束全诗,“逍遥此意谁人会”,诗人发出感慨,渔翁这般逍遥自在的心境,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这一问,既是对渔翁生活态度的赞叹,也是对世俗之人难以超脱的喟叹;“应有青山渌水知”,巧妙地将青山绿水拟人化,赋予它们感知能力,仿佛只有这默默相伴的青山绿水,才能懂得渔翁内心的逍遥,既回扣前文描绘的自然景致,又强化了渔翁与自然相融、不被外界理解的孤独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惆怅与悠远的韵味。
下一篇:唐·朱庆馀《上张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