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én
shū
kēng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1
qiān
zǎi
zōng
jiào
chén
páng
gēng
zhě
shāng
shén
lóng
suàn
shì
hún
guāi
jiǎo
jiāng
wèi
shī
shū
huó
rén

译文

千年留下的书籍,被烧成一窖灰尘,路旁种田的农民也感到很伤神。秦皇计算事务真是机灵聪明,以为人们读书多,就能活得比别人好。

逐句剖析

"千载遗踪一窖尘":千年留下的书籍,被烧成一窖灰尘,

# 一窖尘:一坑尘土。,遗踪:指写在竹简、丝绢等上的诸子百家的书籍。

"路傍耕者亦伤神":路旁种田的农民也感到很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秦皇计算事务真是机灵聪明,

# 乖角:机灵聪明。,祖龙:指秦始皇。

"将谓诗书活得人":以为人们读书多,就能活得比别人好。

# 将谓:以为,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焚书坑》为唐代罗隐所作七言绝句。诗以秦始皇焚书坑儒为题材,描绘焚书坑遗迹荒凉,指出秦始皇以为禁诗书可固统治是失算之举。写作上用夸张凸显遗迹荒芜,借对比揭示其决策荒谬,以小见大讽刺统治者愚行。第一二句借景营造怀古氛围,第三四句直抒胸臆点明主题。此诗立意深刻,语言精炼,在咏史诗中别具一格,展现罗隐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专制者们各施其道,施展着形形色色的愚民与御民手段。然而,有一手段却为众多专制者所青睐并纷纷尝试,那便是通过钳制思想、管制言论、垄断文化,甚至推行文字狱来巩固其统治。尽管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真理,可独裁者们依旧如飞蛾扑火般前赴后继,盲目自负地沉溺于“文字狱”所带来的虚幻“盛宴”之中。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举,在历史上引发了诸多感慨,罗隐所作的《焚书坑》,便是其中的一篇诗作,从中可一窥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中以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焚书坑如今只剩一窖尘土,连路旁耕者见之都伤神的景象,通过“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两句议论,讽刺了秦始皇妄图通过焚书巩固统治的荒谬行径,表达了对其愚行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用典:在诗句“祖龙算事浑乖角”中,诗人弃用“始皇”而择“祖龙”一词,其间蕴含着浓郁的讽刺韵味。《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这样的记载,秦始皇曾对“祖龙”作出阐释:“祖龙者,人之先也。”他意在成为众“龙”之首,进而将帝业传承给千秋万代的子孙。基于此,诗人虽以“祖龙”称之,却并非简单地援引典故,而是另含深意,借其称呼来表达别样的批判态度。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笔触看似平淡,却叙说着诗人的所见:历经千载,秦始皇当年焚书的地方,如今只剩一窖尘土,沦为历史遗迹。路过的农夫见此荒芜之景,亦心生哀伤。这两句不仅点明了所咏的历史事件,更从侧面流露了诗人的感慨。表面上不见诗人情感的直接表露,实则情感暗藏其中。要知道,秦始皇焚书这一暴行,是民族文化的巨大劫难,众多珍贵典籍付之一炬,令珍视书籍的读书人痛心疾首,千年之后的罗隐也不例外。诗人的高妙之处在于,没有直接抒发自身感慨,而是借眼前之景,借他人感受来体现。一个不谙诗书的农夫都为之“伤神”,罗隐作为饱读诗书之人,感伤之情自然更甚,这种含蓄的表达,让读者不言而喻,更显韵味。这种将思想情感融入叙事,把丰富内涵蕴于平实语句的写法,简洁而精妙,尽显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与概括能力。诗的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揭示了秦始皇焚书的缘由。“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意思是秦始皇自以为谋划得精明,觉得焚毁诗书就能让秦朝统治永固,嬴氏政权千秋万代。与一般咏史诗作者从客观角度评判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同,罗隐带着嘲讽的口吻,从揣摩秦始皇主观心态入手,轻轻着笔。诗中不用“始皇”而用“祖龙”,本身就充满讽刺意味。秦始皇意在成为诸“龙”之首,让江山传于子孙万代,故而罗隐以此称呼他,却并非单纯用典,而是别有意蕴。秦始皇听从李斯建议,焚毁他眼中的“百家之言”,推行“以愚黔首”的愚民政策,企图借此维护统治,传至万世。但这种想法荒谬至极,不过是一厢情愿。历史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焚书后不久,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秦朝迅速覆灭。对于这些与秦始皇预想截然相反的历史事实,罗隐了然于心。

4. 作品点评

诗中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体现为诗人直接抨击秦始皇行为的“荒谬”和“残暴”。同时,通过“祖龙算事浑乖角”直接表达对秦始皇焚书行为的揶揄嘲讽,毫不隐晦地批判秦始皇想法的异想天开,以直接表达观点和情感的方式,有力地鞭挞秦始皇焚书这一暴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世称警悟有局干人曰乖觉,于兵部奏内常用之,然未见所出。韩退之云:“亲朋顿乖角。”罗隐诗云:“祖龙算事浑乖角。”宋儒语录亦有乖角,似与今用乖觉意相反云。

明叶盛《水东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江上偶见绝句》

下一篇:唐·陈希烈《赋得云生栋梁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