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n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3
běn
cāng
láng
diào
gān
竿
qiū
fēng
huán
jiù
shā
tān
wèi
lùn
yuán
shèng
xiū
zhǐ
zuò
liú
fén
kàn
shū
shòu
yóu
cán
wèi
yīn
rén
biàn
便
tán
guān
rán
lín
xià
céng
jiàn
líng
chè
néng
niān
zuò
xiào
duān

译文

我原本就是在沧浪江边持竿垂钓的人,秋风送我回到旧时的沙滩。暂且不说袁安那样的人应当退隐,只把自己当作像刘蕡那样科举落第的人来看。若有传授书籍之事,我还愧于像张良为黄石公拾鞋那般,若因他人得位而想做官,我不会轻易这么做。不然怎能在山林间相见呢,就像灵澈和尚那样能把世事当作笑谈。

逐句剖析

"本自沧浪一钓竿":我原本就是在沧浪江边持竿垂钓的人,

"秋风还我旧沙滩":秋风送我回到旧时的沙滩。

"未论袁圣宜休去":暂且不说袁安那样的人应当退隐,

"只作刘蕡不第看":只把自己当作像刘蕡那样科举落第的人来看。

"书授我犹惭取履":若有传授书籍之事,我还愧于像张良为黄石公拾鞋那般,

"位因人莫便弹冠":若因他人得位而想做官,我不会轻易这么做。

"不然林下何曾见":不然怎能在山林间相见呢,

"灵澈能拈作笑端":就像灵澈和尚那样能把世事当作笑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客问》是南宋方岳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沧浪钓竿”“秋风沙滩”点明垂钓场景,展现回归旧地的情境;颔联借袁圣、刘蕡的典故,流露怀才不遇之感;颈联以“取履”“弹冠”的典故,表达对仕途的淡然;尾联提及灵澈,凸显隐逸心境。全诗善用典故,语言含蓄,既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又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本自沧浪一钓竿,秋风还我旧沙滩”,以“沧浪钓竿”“秋风沙滩”勾勒出垂钓场景,“还我旧沙滩”流露出对往昔垂钓生活的回归之感,奠定了隐逸的基调,语言质朴自然,将自身与垂钓场景紧密相连。颔联“未论袁圣宜休去,只作刘蕡不第看”,引用袁安(袁圣)、刘蕡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袁安有归隐之意,刘蕡因科举不第而失意,诗人借他们的经历,暗示自己如同刘蕡般怀才不遇,又有袁安式的归隐之念,情感含蓄地寄托在典故中。颈联“书授我犹惭取履,位因人莫便弹冠”,继续用典,“取履”似关联张良为黄石公拾履得书的故事,诗人说“犹惭”,流露自谦;“弹冠”指因他人得位而自己也将出仕,诗人却言“莫便”,体现对依附他人得位的不屑,进一步强化了不慕仕途的心境。尾联“不然林下何曾见,灵澈能拈作笑端”,提及唐代诗僧灵澈,以“林下”呼应隐逸场景。诗人说若不是归隐林下,怎会有如同灵澈般能以洒脱态度面对世事的心境,将隐逸的闲适与对世事的淡然融入其中,使全诗情感更显深沉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补之《东皋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徐应镳《绝命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