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七月既望":丁卯七月十六日,
# 既望:农历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
"余偕同志放舟邀凉于三汇之交":词人和朋友划船邀游于吴兴三汇,
# 三汇之交:开县、开江、宣汉三县交界之地。,邀凉:遨游。,放舟:划船。,同志:朋友。
"远修太白采石、":遥想百年前李太白溺死采石矶、
# 采石:即采石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
"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苏东坡漫步赤壁的故事,
# 百年: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坡仙赤壁:指苏轼漫游赤壁。
"游兴甚逸":分想去游历一番。
"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我曾经作了一首三百字的诗来记录当时的清闲与悠适。
# 纪清适:记录此时的清闲与悠适。
"坐客和篇交属":几位好友也接连作诗以和,
# 属:相连。
"意殊快也":很是畅快。
# 快:愉快。
"越明年秋":到了第二年秋天,
#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又和上次的好友趁着白荷凉月出游。
"风露浩然":秋雨消息、清风习习,
"毛发森爽":头发都被吹立起来了,
"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所以命令苍头奴在船尾吹起了笛子,
# 苍头奴:以清巾裹头而得名。
"作悠扬杳渺之声":悠扬深远的笛声,
# 杳渺:指深远的样子。
"使人真有乘杳飞举想也":真令人有无影无声地飞上天去的想法。
# 乘杳:指无影无声。一作乘查。
"举白尽醉":举起酒杯,直至大醉,
# 白:酒杯。
"继以浩歌":用歌声来代替酒吧。
# 继以浩歌:用歌声代替酒。
"清溪数点芙蓉雨":清澈的溪水多次淋湿了溪里的芙蓉,
# 清溪:清澈的溪水。
"蘋飙泛凉吟艗":吹过水草的秋风泛过了词人所坐的小船。
# 蘋飙:吹过水草的秋风。蘋,生长在浅水中的一种水草。
"洗玉空明":水中倒影空灵明净,
# 洗玉空明:形容月光倒影入水中,如水洗的玉石般空灵明净。
"浮珠沆瀣":水汽凝成了露珠,
# 沆瀣:夜间的水气。
"人静籁沉波息":词人静静地随着溪水沉思。
"仙潢咫尺":仿佛银河近在咫尺。
# 仙潢:潢污(积水的低洼地),潢洋(水流深广、宽阔的样子),潢井(沼泽低洼地带)。喻指银河。
"想翠宇琼楼":遥想琼楼玉宇,
# 翠宇琼楼:隐括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翠宇,一作翠羽。
"有人相忆":正有人深深思念。
"天上人间":天上人间,
"未知今夕是何夕":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 未知今夕是何夕:“未知今夕是何夕”句这里也是隐括苏词《水调歌头》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此生此夜此景":有谁能识得此夜此景,
# 此生此夜此景:“此生此夜此景”,出自苏诗《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自仙翁去后":苏东坡走后,
"清致谁识":有谁能识得这清秀景色?
"散发吟商":披散头发吟唱商曲,
# 吟商:吟诗放歌。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簪花弄水":自己的发簪也好像沾上了露水,
# 簪花弄水:插花,游泳。
"谁伴凉宵横笛":有谁能陪伴词人在这良辰夜景下吹笛,
# 谁伴凉宵横笛:一作谁伴空江横笛。
"流年暗惜":只有默默的回忆逝去的时光。
"怕一夕西风":害怕一晚的秋风,
# 一夕:一作一度。
"井梧吹碧":吹散了眼前的景色。
"底事闲愁":闲来无事,
"醉歌浮大白":只能饮一大碗酒,独自唱歌。
# 浮大白:饮酒。大白:大酒杯。
宋元间文学家
周密(1232~1298?),宋元间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四水潜夫。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周密与吴文英(号梦窗)并称“二窗”。其词格律谨严,结构缜密,风格秀雅,工于造句。宋亡前多写湖光山色,宋亡后多抒亡国之恨与故国之思。他能诗文书画,谙熟宋代掌故。著有《草窗韵语》《𬞟洲渔笛谱》《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编有《绝妙好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序记载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秋,他与友人两次畅游吴兴三汇的雅集活动:先年七月同游赋诗,次年秋夜乘舟续游,于月白风清、笛声悠扬中沉醉,周密遂浩歌赋此词,以清丽笔触记游赏之乐与文人雅趣。
2. 写作手法
化用:词中多处化用苏轼诗文,“想翠宇琼楼”化用“又恐琼楼玉宇”,“未知今夕是何夕”化用“今夕是何年。”体现对前人笔法的巧妙融合。
3. 分段赏析
文章开篇点明时间为“丁卯七月既望”,地点是三条河流交汇处,作者与友人乘船乘凉。作者联想到李白在采石矶、苏轼在赤壁的风雅之事,营造出追慕先贤、寄情山水的氛围。“游兴甚逸”四字直接表达出游时的畅快心情,又通过赋诗记录游玩乐趣,展现游兴之浓。同行之人纷纷唱和,更显文人相聚的愉悦。第二年秋天,作者与友人再次相约游玩,“白荷凉月”描绘出清幽的画面。夜晚风露清凉,作者让仆人在船尾吹笛,悠扬的笛声增添了空灵悠远之感,众人举杯畅饮、放声高歌,将游玩的欢乐展现出来。上片开头“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描绘了江南景色:细雨落在清溪中的芙蓉上,浮萍随风吹动,船儿在凉风里好似低声吟唱,奠定了清冷幽静的基调。“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作者用“洗玉”形容水色清澈,“浮珠”描绘露珠映月,“沆瀣”指夜间水汽,多种景象交融,呈现出澄澈空灵的画面。“人静籁沉”以安静的环境反衬水波微弱的声音,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让人感受到物我两忘的静谧。“仙潢咫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作者将目光从人间清溪转向天空银河,想象天上楼阁中有人思念,借用苏轼词句,引发对仙境与现实、思念与孤寂的思考。下片“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三个“此”字连用,强调今夜景色的独特。“仙翁”可能指逝去的知音,表达出无人共赏美景的遗憾,为抒情做铺垫。“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描写作者披散头发、吟唱秋歌、簪花戏水的疏狂姿态,通过“谁伴”的疑问,突出无人相伴的寂寥,笛声更增添了苍凉之感。“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作者感叹时光流逝,“西风”“井梧吹碧”等秋景暗示年华老去,“怕”字表现出对岁月的担忧。最后以问句写闲愁,又以饮酒高歌的豁达掩饰愁绪,在悲喜交织中抒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语言平易流畅,不事雕琢却自然明快。在对仗处尤见功力,如“散发吟商,簪花弄水”“洗玉空明,浮珠沆瀣”等句,字字精敲细琢,被清人词话奉为“工于造句”的典范。词前小序亦别具特色,短小生动如游记,可与《赤壁赋》相媲美,自有一番妙趣。
# 公瑾敲金戛玉,嚼雪盥花,新妙无与为匹。
清词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