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ù
luán
fèng
huā
fàn
·
·
shuǐ
xiān

朝代:宋作者:周密浏览量:3
chǔ
jiāng
méi
xiāng
é
zhà
jiàn
yán
qīng
lèi
dàn
rán
chūn
kōng
dōng
fēng
fāng
shuí
líng
lěng
qiū
xiāng
yún
suí
màn
hàn
gōng
xiān
zhǎng
tíng
tíng
míng
yuè
bīng
xián
xiě
yuàn
gèng
duō
qíng
sāo
rén
hèn
wǎng
fāng
lán
yōu
zhǐ
chūn
yuǎn
shuí
tàn
shǎng
guó
xiāng
fēng
wèi
xiāng
jiāng
gòng
suì
hán
bàn
xiǎo
chuāng
jìng
chén
yān
xūn
cuì
mèi
yōu
mèng
jiào
juān
juān
qīng
zhī
dēng
yǐng

译文

在楚江的河岸,仿佛忽然遇见湘水女神,她默默无言,洒落清泪。散发淡淡的春日气息。她独自倚立在东风里,满腔春情向谁寄。她步履轻盈地走来,带着萧瑟冷寂的秋意。香气如云雾般随着她的步履升起。徒然记得,汉宫里的金铜仙人承露盘,在明月下亭亭玉立。水仙如冰弦,弹来怨情更多,诗人空怀遗恨,枉自赋写芳兰幽芷。她的春思何其悠远,有谁来叹赏,她的国香风味。我将与她相伴相依,彼此成为岁寒中的知己,明净的小窗前,沉香熏染着她翠绿的叶瓣。从幽梦中醒来,见她一身清露涓涓滴,娉娉婷婷在灯影里。

逐句剖析

"楚江湄":在楚江的河岸,

# 湄:河岸,水与草交接的地方。,楚江:楚地之江河,此处应指湘江。

"湘娥乍见":仿佛忽然遇见湘水女神,

# 乍见:忽然看见;猛一见。,湘娥:湘水女神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相传二妃没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此处喻水仙花。

"无言洒清泪":她默默无言,洒落清泪。

"淡然春意":散发淡淡的春日气息。

"空独倚东风":她独自倚立在东风里,

"芳思谁寄":满腔春情向谁寄。

# 芳思:美好的情思。

"凌波路冷秋无际":她步履轻盈地走来,带着萧瑟冷寂的秋意。

# 凌波:本指起伏的波浪,多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借指其人。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香云随步起":香气如云雾般随着她的步履升起。

"谩记得":徒然记得,

# 谩:徒,空。

"汉宫仙掌":汉宫里的金铜仙人承露盘,

# 汉宫仙掌: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铜柱、铜仙人,手托承露盘以储甘露。

"亭亭明月底":在明月下亭亭玉立。

# 亭亭:直立的样子;独立的样子。

"冰弦写怨更多情":水仙如冰弦,弹来怨情更多,

# 冰弦:指筝。《长生殿·舞盘》;“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众管音飘荡。”此处喻水仙。

"骚人恨":诗人空怀遗恨,

# 骚人:指屈原,其有《离骚》赞兰芷芬芳。后亦泛指诗人,文人。

"枉赋芳兰幽芷":枉自赋写芳兰幽芷。

# 芷:草本植物,开白花,有香气。

"春思远":她的春思何其悠远,

"谁叹赏、":有谁来叹赏,

"国香风味":她的国香风味。

# 国香:指极香的花,一般指兰、梅等。亦用于赞扬人的品德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此指水仙。

"相将共、":我将与她相伴相依,

"岁寒伴侣":彼此成为岁寒中的知己,

# 岁寒:指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小窗净、":明净的小窗前,

"沉烟熏翠袂":沉香熏染着她翠绿的叶瓣。

# 翠袂:喻水仙叶。,沉烟:指点燃的沉香。

"幽梦觉":从幽梦中醒来,

# 幽梦:隐约的梦境。

"涓涓清露":见她一身清露涓涓滴,

# 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一枝灯影里":娉娉婷婷在灯影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绣鸾凤花犯·赋水仙》是宋末元初词人周密创作的一首咏物词。这是一首咏水仙的词,上片围绕水仙绰约姿态展开细腻刻画,既描摹其清雅外形,又借此抒发词人内心深处的怅惘心绪。下片则以水仙为引,宕开笔墨,通过丰富联想,着重赞颂水仙国色天香却甘于寂寞的高洁品性。全词行文婉约灵动,意境淡雅清幽,抒情含蓄委婉。词人巧妙化用典故,使词句浑然天成;同时注重上下文呼应,在平和的笔触间,将深沉复杂的情感层层铺陈,具有新颖的角度和鲜明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文学家

周密(1232~1298?),宋元间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四水潜夫。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周密与吴文英(号梦窗)并称“二窗”。其词格律谨严,结构缜密,风格秀雅,工于造句。宋亡前多写湖光山色,宋亡后多抒亡国之恨与故国之思。他能诗文书画,谙熟宋代掌故。著有《草窗韵语》《𬞟洲渔笛谱》《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编有《绝妙好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末年,奸臣当道,朝政混乱,国势渐趋衰亡。在这样的动荡局势下,词人萌生了躲避现实的念头。他发现水仙花孤高清冷、遗世独立的特质,恰似自己的处世态度,遂借咏水仙抒发愁思,在对水仙的描绘与赞颂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净化,创作出这首别具深意的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该词先以细腻笔触描绘水仙的绰约风姿,借此抒发作者内心的怅惘之情,继而围绕水仙展开丰富联想,热情赞美其国色多情却甘受寂寞的高洁品性。

2. 写作手法

用典:上片“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化用了湘妃的典故。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传说舜死于苍梧,二妃投湘水而死,成为湘水之神。词人将水仙花比拟为现身于楚江之湄的湘娥,以湘娥风神清洁、凝眸含泪的动人情状来形容水仙花,赋予水仙以美人的姿态和情感,烘托出一种哀怨、凄美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力描绘水仙之姿。起首三句“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词人将水仙视作湘娥化身,以风神清朗、凝眸垂泪的湘水女神之动人情态统摄全篇。“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中,水仙徒然独立东风之中,满怀芳思却无处可寄,一个“空”字将词人失意、怅惘、落寞的心绪展露无遗,既抒发了人品高洁却知音难觅的慨叹,又于咏物之中深蕴词人内心情愫。“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以心理感受写秋意,虽时值春日却似有秋寒弥漫,此“秋”乃虚写,是词人心中所感,散发出无边萧瑟清冷之意;“香云随步起”则描摹水仙香气缭绕升腾、仪态袅娜曼妙之态,至此词中于淡淡哀愁的春意里又添一分冷寂秋感,恰是词人心境凄黯的真实写照。上片结句“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由眼前水仙联想到汉宫前金铜仙人捧承露盘而立于明月下的亭亭玉影,词人所感与“感时花溅泪”的悲怆同出一辙,“谩”字与上文“空”字相呼应,委婉抒发了对宋室的深切眷念及报国无门的怅惘情怀。下片转写人对水仙的怜惜,进一步深化情思。“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中,一个“怨”字道破全词主旨。词人在此命意遣词颇具匠心:以有声的冰弦喻无声的水仙,将视觉感受巧妙转化为听觉体验,于视觉之美外更添听觉美感。“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两句,突破传统诗词以兰为国香的定式,独以水仙为国香,赞其春思悠远、韵味绵长,又感慨如此国香风味竟不被世人欣赏怜爱,此与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中“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的意韵异曲同工。继而词笔转向自身,“相将共、岁寒伴侣”写水仙与人相伴为友,共作岁寒之友,因水仙冬生的特性,“岁寒”二字恰切贴合其品性,在词人眼中,水仙之高洁丝毫不输松、竹、梅岁寒三友。“小窗净、沉烟熏翠袂”描绘惜花者居处,水仙置于明净小窗前,沉水香的袅袅轻烟萦绕着水仙新抽的绿叶,笔墨淡雅而意境清幽。结语“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写惜花者从幽梦中醒来,目光瞬间被灯影下那枝带着涓涓清露的水仙所吸引,语气温和淡远,却蕴含清逸幽韵,令人回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借湘妃、洛神等典故来刻画水仙的芳魂玉魄,着力凸显其飘逸高洁的品性。通览全词,咏物时凝神观照、超脱俗思,抒情上宛转轻灵、淡雅清幽,引事用典恰到好处,且注重前后呼应。作者的才情与创作功力在本篇中得以充分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草窗长于赋物,然惟此词及“琼花”二阕,一意盘旋,毫无渣滓。

清词人周济《宋四家词选》

# 此首上片写花,下片与人惜花,轻灵宛转,韵致胜绝。起写花之姿容,继写花之内情,后写花之丰神。换头以下,惜花无人赋,花无人赏。“相将共”以下,拍到己身。上是花伴人,下是人赏花,将人与花写得缱绻缠绵,令人玩味不尽。

现代民国文学家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陈焕《梅花村咏梅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