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ài
xià
èr
shǒu
èr

朝代:唐作者:王涯浏览量:1
nián
shào
jiā
cóng
guàn
jūn
jīn
zhuāng
bǎo
jiàn
yāo
xūn
zhī
shāng
hán
shuǐ
wéi
jiàn
lóng
chéng
yún

译文

年轻的时候就离家跟随大将军出征,身佩着黄金装饰的宝剑建功功勋。不顾天寒地冻,过雪山涉冰而伤了马骨,只见边境阴云四起,将士们还在边境冲锋陷阵努力杀敌。

逐句剖析

"年少辞家从冠军":年轻的时候就离家跟随大将军出征,

# 冠军:古代将军的名号。用黄金装饰剑柄或剑鞘的宝剑。

"金妆宝剑去邀勋":身佩着黄金装饰的宝剑建功功勋。

# 金妆宝剑:用黄金装饰剑柄或剑鞘的宝剑。

"不知马骨伤寒水":不顾天寒地冻,过雪山涉冰而伤了马骨,

"惟见龙城起暮云":只见边境阴云四起,将士们还在边境冲锋陷阵努力杀敌。

# 龙城:泛指边境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塞下曲二首(其二)》是中唐诗人王涯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以边塞生活为主题,描绘了一位少年离家追随将军出征,身佩金剑渴望建功立业的形象。开篇“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直白展现少年壮志,以“金妆宝剑”的华丽意象凸显其昂扬的从军热情;后两句“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笔锋一转,用“寒水”“暮云”勾勒出边塞的苦寒与苍凉,既暗示战争的艰苦,又烘托出少年不顾艰辛、坚守报国的决心。整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前实写少年壮志,后虚写边塞环境,将少年不畏艰苦、从军报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诗人对少年爱国情怀的赞美,是一首颇具感染力的边塞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政治家、诗人

王涯(764?~835),中唐政治家、诗人。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历仕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任宰相、盐铁转运使、江南榷茶使等。文宗时,主持将淄青等州铜铁冶赋税收归中央,罢京畿榷酒钱,变革茶法,官采官卖。其诗语言婉丽却有风骨,题材上多写边塞戎旅、春情闺思。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二首》《春闺思》《秋夜曲》《秋思赠远二首》等。今有辑本《三舍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塞下曲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涯创作的七言绝句,属于边塞诗题材。全诗描绘一位少年年少离家,身佩金饰宝剑追随将军出征,渴望建功立业;即便面对塞外天寒地冻、水寒伤马骨的恶劣环境,以及边境战争阴云密布的紧张局势,仍坚持奋战杀敌,展现出少年不畏艰辛、毅然从军报国的可贵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其爱国热忱与英雄气概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年少辞家从冠军”一句描绘了一位少年的抉择。在青春正好的年纪,他毅然告别家乡,追随军队的将领踏上征程。“年少”突出其年轻,展现出少年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特质,此时的他充满热血与激情,对未来的军旅生活满怀着憧憬,为全诗奠定了激昂向上的基调。“金妆宝剑去邀勋”承接上句,进一步刻画少年形象。他佩戴着用黄金装饰剑柄或剑鞘的宝剑,这般华丽的宝剑既暗示其身份不凡,也象征着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去邀勋”直白地表明了少年的目的,在古代,建立功勋是许多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光宗耀祖的重要途径,此句将少年积极进取、渴望在沙场上一展身手、博取功名的心态展露无遗。“不知马骨伤寒水”一句笔锋一转,开始描绘战争的艰苦。少年在行军途中,并未察觉到寒冷的河水已经冻伤了马的骨头。这里表面写马,实则侧面烘托少年在征战过程中全情投入,一心向前,以至于忽略了环境的恶劣与艰难。“不知”二字生动地展现出少年的单纯与热血,他怀着满腔热忱,不惧艰难险阻,即便面对酷寒的环境,也未曾有过退缩之意。“惟见龙城起暮云”为全诗结尾,描绘出一幅宏大而略带苍凉的画面。少年只看见边境地区(龙城)上空升起了傍晚的云彩。“暮云”渲染出一种凝重、压抑的氛围,暗示着战争的紧张局势和不确定性。在这苍茫的暮色与阴云之下,少年仍身处战场,继续为了功勋和家国而战,体现出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国立业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柴宿《瑜不掩瑕》

下一篇:唐·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