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zèng
yuǎ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王涯浏览量:1
dāng
nián
zhǐ
shǒu
kōng
wéi
mèng
guān
shān
jué
bié
jiàn
xiāng
shū
chuán
yàn
wéi
kàn
xīn
yuè
é
méi
yàn
pān
yáng
liǔ
lín
qīng
xián
cǎi
bàng
tán
zǒu
tái
biān
rén
jiàn
yún
duī
pàn
zhàn
chū
hān

译文

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能看到那弯弯的新月,恰似美人的蛾眉。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逐句剖析

"当年只自守空帷":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

# 空帷:空屋。帷,一作“闺”。,只自:徒自,徒然。

"梦里关山觉别离":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 关山:关隘山岭。

"不见乡书传雁足":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

# 雁足:语出《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唐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乡书:家信。

"唯看新月吐蛾眉":只能看到那弯弯的新月,恰似美人的蛾眉。

#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厌攀杨柳临清阁":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

# 清阁:指官署。,攀:攀折。

"闲采芙蕖傍碧潭":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 傍:临近。,芙蕖:荷花的别名。

"走马台边人不见":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

# 走马台:即章台,汉长安街名。这里用以借指长安。

"拂云堆畔战初酣":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指作者戍守的边防前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思赠远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涯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诗借梦幻关山、对月怀人等情景,抒发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第二首诗以厌攀杨柳、闲采芙蕖,以及因国事忙碌无暇相思作反衬,凸显诗人对妻子真挚深沉的爱。组诗文笔简洁,意境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备受人们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政治家、诗人

王涯(764?~835),中唐政治家、诗人。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历仕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任宰相、盐铁转运使、江南榷茶使等。文宗时,主持将淄青等州铜铁冶赋税收归中央,罢京畿榷酒钱,变革茶法,官采官卖。其诗语言婉丽却有风骨,题材上多写边塞戎旅、春情闺思。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二首》《春闺思》《秋夜曲》《秋思赠远二首》等。今有辑本《三舍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两首诗极有可能创作于唐穆宗时期,彼时作者王涯任东川节度使。王涯与妻子感情深厚,相思之情缠绵悱恻,这两首诗便是他为抒发对妻子的思念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共二首。诗歌通过细腻笔触,抒写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展现出其对妻子真挚专一的爱情。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以“不见乡书”的实写与“唯看新月”的实景,承接前两句的虚实交织。“雁足传书”是典故化的虚写期盼,“新月蛾眉”则以实景喻思念之切,虚实相衬,将对妻子的思念从过往、梦境延伸至当下的孤寂守望,层层递进显深情。用典:“不见乡书传雁足”作者借“雁足传书”这一典故,将自身对妻子的思念、对家书的渴盼,与古老传说勾连。现实里,诗人盼望着能像苏武借雁传信那般,收到妻子的家书,可“不见”二字,却道尽盼信不得的失落。通过化用此典,把抽象的思念,锚定在具体可感的“雁足传书”传说里,让思念妻子、渴盼音信的情感。借景抒情:“唯看新月吐蛾眉”,借新月之景,将思念妻子之情融入,以月的形态联想妻子蛾眉,抒发思念与怅惘。比喻:“那弯弯新月,恰似妻子的蛾眉”,将新月比作妻子的蛾眉,形象展现新月形态,也借相似形态关联,抒发对妻子的思念。以景结情:“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以边关战事正酣之景收束,既体现诗人因国事暂抑私情的襟怀,又让离思、报国志等复杂情感融入苍茫边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3. 分段赏析

其一:诗的开篇两句,首句言“当年”,次句便隐蕴“至今”之意。“只自”为唐人口语,意为“独自”,蕴含甘心情愿之情。意即:当年离别之际,诗人便立下心愿,甘愿独自守着空帷;数年来,常常于梦中穿越千山万水,奔赴关山与妻子相会,可梦醒后却无奈发现,两人依旧天各一方。上句点明诗人过往心志与当下处境,下句借梦境倾诉情思,将其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据传王涯对妻子感情深厚,身为高官却“不蓄妓妾”(《唐才子传》),此诗更是情真意切的明证。后两句中,上句写“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两者对举,足见诗人对家书的渴盼。他多么希望能如古代传说那般,忽见雁足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至,唯有新月相伴,一个“唯”字,将诗人的无可奈何与怅惘尽显无遗。诗人对月怀人,思绪纷飞,那弯弯新月,恰似妻子的蛾眉。其二:古人送别常折柳相赠,杨柳遂成伤别象征。诗起句“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笼罩全句。杨柳易勾起离思,自然令人心生厌意;官署中的“清阁”,类似送别长亭,同样惹人伤感。诗人竭力想逃避离思之苦,却难以做到。他避开清阁杨柳,来到清池边,明艳的芙蕖却又向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生动勾勒出诗人下意识的动作。看到芙蕖,诗人眼前仿佛浮现出妻子那美丽的容颜。这离愁别绪,甜苦交织,令人懊恼不已。然而诗人随即转念,念及身负王命,应以国事为重,笔锋陡然一转:“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用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典故。这两句是说:妻子远在千里之外,学张敞画眉已不可能,而边关战事正紧,身为边关统帅,当以国事为先,个人私情暂且搁置。诗人极力从思恋中抽离,却更深地体现出对妻子的眷恋,也是对久别妻子的一种解释,完美契合“秋思赠远”的诗题。

4. 作品点评

第一首诗仅短短四句,却情真意挚。末句以景结情,给人以语浅情深、含蓄蕴藉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第二首诗将情思缠绵与壮美风格巧妙融合。前两句深情倾诉思远之情,结尾处却笔力雄健、境界开阔。缠绵与雄放,在诗人笔下和谐统一,既展现出诗人的深情,又彰显其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范。这正是此诗独特个性与可贵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两首诗抒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平常的字句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意。

现代吉林大学教授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

下一篇:唐·李白《少年行三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