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uán
tóu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1
liǎng
àn
绿
jiǎn
yǎn
yìng
yún
shān
xiāng
xiàng
wǎn
chuán
tóu
wàng
cháng
kōng
yàn
guāng
rén
yǎn

译文

两岸的绿草长得整齐茂盛,就像被修剪过一样,云山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相互掩映,已近傍晚时分。我独自站在船头遥望辽阔的天空,耀眼的日光和波光让人眼睛都难以睁开。

逐句剖析

"两岸绿芜齐似剪":两岸的绿草长得整齐茂盛,就像被修剪过一样,

# 剪:一作翦。,绿芜:丛生的绿色杂草。

"掩映云山相向晚":云山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相互掩映,已近傍晚时分。

# 相向:相对,面对面。,掩映:互相遮掩衬托。

"船头独立望长空":我独自站在船头遥望辽阔的天空,

"日艳波光逼人眼":耀眼的日光和波光让人眼睛都难以睁开。

# 日艳:太阳闪耀。艳,照耀;闪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船头》是唐代诗人韩偓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船头所见的傍晚景色。前两句勾勒出两岸绿草繁茂、云山在夕阳下相互掩映的画面,展现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自然景象。后两句则将视角聚焦于诗人自身,通过描写其独立船头望长空,却被强烈的日艳波光刺痛眼睛,从侧面烘托出景色的明亮与耀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情绪,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与细腻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船头》唐代诗人韩偓创作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也就是公元9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立船头眺望山水景色的所见所感。前两句描写望中所见两岸景色,上句写眼平处两岸绿芜绵延,整齐如剪;下句写抬眼望暮霭间云山在暮色中相互掩映,展现出天地辽阔、清丽幽美的画面。后两句点出诗人伫立船头,看到长空与江水间日光闪烁、波光粼粼,景象耀眼夺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两岸绿芜齐似剪,掩映云山相向晚”​​,这两句诗呈现出一幅优美的江边画卷。“两岸绿芜齐似剪”,诗人用“齐似剪”这一精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绿草生长得整齐划一,仿佛是经过精心修剪一般,给人以一种规整、有序的美感。“掩映云山相向晚”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掩映”一词写出了云雾缭绕的山峰在彼此的衬托下若隐若现的状态,“相向晚”点明了时间是傍晚,此时的云山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色彩斑斓,与整齐的绿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水图景。​​后两句:“船头独立望长空,日艳波光逼人眼”​​,这两句诗中“船头独立望长空”,诗人将自己置于画面中心,描绘出自己独自站在船头,仰望辽阔天空的形象。“独立”一词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在这广袤的自然面前,诗人显得渺小而孤独,这种孤独感不仅仅来自于身体上的独处,更源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望长空”则表现出诗人对广阔天空的向往与思索,或许诗人在思考人生的方向、命运的无常等深刻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鹧鸪》

下一篇:唐·李白《上三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