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犹来是片时":暴殄天物终会转瞬即逝,
"无人向此略迟疑":但无人对此稍作迟疑。
"流金铄石玉长润":烈日熔金、顽石灼裂的酷暑中,美玉依然温润,
"败柳凋花松不知":凋零的柳枝与残花间,青松浑然不觉衰败。
"但保行藏天是证":只要以光明磊落的行为为天道作证,
"莫矜纤巧鬼难欺":不必炫耀纤巧智谋,鬼蜮也难欺瞒正直之人。
"近来更得穷经力":近来潜心钻研经典更添心力,
"好事临行亦再思":即便面对顺境临行之事,也反复思量。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暴殄犹来是片时,无人向此略迟疑。”诗人以“暴殄犹来是片时”开篇,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短暂,强调了人生的瞬息万变。接着指出“无人向此略迟疑”,意味着人们往往在面对短暂的时间时,容易冲动行事,缺乏深思熟虑。颔联:“流金铄石玉长润,败柳凋花松不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自然界的两种景象。“流金铄石玉长润”象征着真理和正义的永恒,“败柳凋花松不知”则暗示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变迁。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真理和正义的持久性。颈联:“但保行藏天是证,莫矜纤巧鬼难欺。”诗人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和深思熟虑的态度。只有实际行动才能证明我们的价值和正确性,而不是依赖于表面的虚饰和巧妙。诗人呼吁人们要积极行动,并且要对行动进行再次思考,以充分准备。尾联:“近来更得穷经力,好事临行亦再思。”诗人表达了自己近来通过深入研究经典,获得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即使在临近行动时,也要再次思考,确保行动的正确性。
上一篇:唐·柳宗元《读书》
下一篇:唐·贾岛《送无可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