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hóng
lóu
bié
kān
chóu
chàng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1
hóng
lóu
bié
kān
chóu
chàng
xiāng
dēng
bàn
juǎn
liú
zhàng
cán
yuè
chū
mén
shí
měi
rén
lèi
jīn
cuì
xián
shàng
huáng
yīng
quàn
zǎo
guī
jiā
绿
chuāng
rén
huā

译文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逐句剖析

"红楼别夜堪惆怅":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

# 堪惆怅: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堪:“那堪”的省文。,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房;一说犹青楼,歌女所居。

"香灯半卷流苏帐":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

# 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

"残月出门时":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

# 残月出门时:“残月”二句:意谓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美人和泪辞":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琵琶金翠羽":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

# 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琵琶:初创批把。乐器名。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人中国。后经改造,团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中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垃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

"弦上黄莺语":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

# 弦上黄莺语:此句是指琵琶之声犹如黄莺的啼叫。

"劝我早归家":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

"绿窗人似花":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 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赋法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离别之夜的惆怅与思念。上片以红楼香灯、流苏帐的细节描绘离别场景,下片借琵琶声引出对爱人的深情叮咛,虚实相生,情感真挚。全词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婉约细腻,充分体现了韦庄词作的深情与才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词。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中的“江南”均指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蜀地。这首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韦庄生于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时,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漂泊生活。这首词通过回忆离别之夜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故乡和爱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离别题材的词。上片回忆离别之夜,红楼香灯、流苏半卷的富丽环境与残月出门、美人含泪的愁苦离情形成强烈对比,愈发增添了离人的惆怅。下片则通过琵琶声的描写,引出对爱人的思念,以“劝我早归家”和“绿窗人似花”表达了词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深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在“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韦庄将琵琶声比作黄莺的啼鸣,生动地描绘出琵琶声的婉转与动听。这种比喻不仅赋予了音乐以生动的形象,还通过“黄莺语”这一自然之声,传达出离别时的深情与不舍,使得抽象的音乐情感化、具象化。虚实结合:在“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与“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中,韦庄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是实写,描绘了离别时的真实场景,残月映照下,爱人含泪送别的画面生动而凄美;而“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则是虚写,通过回忆和联想,描绘了远方爱人倚窗盼归的情景,虚实相生,使离别的情感更加深沉,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离别之夜的凄美与不舍。“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词的开篇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通过“红楼”“香灯”“流苏帐”等具体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旖旎的氛围。然而,正是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离别的惆怅愈发浓烈。流苏帐半卷,暗示着离人尚未入睡,内心的纠结与不舍溢于言表。这种温馨与凄美的对比,更增添了离别时的感伤,使得离别之夜的氛围更加动人。“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深情与不舍。残月西斜,象征着离别的凄凉,而美人含泪送别,则将这种离愁别绪推向了高潮。良宵苦短,残月将落,和泪辞别,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词人运用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离别之景与离别之苦紧密结合,情感真挚而动人。下片:客地思归的深情与期盼。“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下片以琵琶声为引,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离别时的琵琶曲。琵琶上装饰着金翠羽,弦上弹出的乐声如黄莺般婉转动人。这种比喻不仅写出了琵琶声的优美,更通过“黄莺语”引出了对离别时美人叮咛的回忆。琵琶声如黄莺啼鸣,婉转而深情,仿佛在诉说着离愁别绪,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细腻而深沉。“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是词人由琵琶声引发的联想。美人深知这段情缘只是短暂的相遇,她善解人意地劝道:“你该回去了吧,你心爱的人在家里等着你。”“绿窗人似花”不仅描绘了爱人的美丽,更暗示了她的脆弱与易逝。词人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离别时的深情与思归时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同时,这一句也提醒着在外漂泊的游子,早作归家之计,以免留下遗憾。

4. 作品点评

韦庄的词作通常以淡雅著称,然而这首《菩萨蛮》却别具一格,用词极为华美。诸如“红楼”“香灯”“流苏帐”“美人”“金翠羽”“黄莺语”“绿窗”等富丽的意象,将一段寻常情事描绘得细腻动人、摇曳生姿,读来令人目眩神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方平《春雪》

下一篇:唐·崔涂《灞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