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信入门先有泪":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
# 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
"妻惊女哭问何如":妻子吃惊地问,你哭什么呢?
# 何如: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她猜想,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 不省:谓未见过。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寻常:平常,平时。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应是江州司马书":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 江州司马:即白居易。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元稹收到白居易来信时,入门先落泪,引得妻女惊讶询问的场景。体现了元稹在贬谪困境中,对挚友白居易来信的极度珍视,表达了二人在相同命运下真挚深厚友情。
2.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诗中没有直接描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是通过妻女对诗人收到信后反应的好奇与关切,侧面表现出诗人与白居易之间友情的真挚和深厚,让读者能从这些细节中感受到二人之间不同寻常的情感纽带。白描:这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绘了收到信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反应,不事雕琢,自然真实,却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开篇点题,直入核心场景。“远信”点明信件来自远方,而远方寄信之人正是白居易,彼时元稹与白居易皆因遭贬谪,天各一方。“先有泪”三个字极为传神,诗人收到来信,还未展开阅读,泪水便已夺眶而出。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他对友人白居易的深切思念,也暗示了贬谪生涯的孤寂凄苦,让他对友人的关怀与慰藉充满期待,一封来信便能触动内心最柔软之处。次句视角一转,从诗人自身转向家人。妻子的“惊”、女儿的“哭”,这一系列反应生动地描绘出家人的困惑与担忧。她们看到诗人手持信件泪流满面,不禁惊慌失措,急切询问发生了何事。这一场景的描写,不仅从侧面烘托出诗人收到信时情绪的激动,更使诗歌充满生活气息,展现出家庭氛围的真实与温馨,同时也强化了诗人情感表达的感染力。最后两句从家人的猜测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情感。家人深知诗人平日并非如此情绪化,看到他今日这般失态,便推测这封信一定来自特别的人。而“应是江州司马书”点明了寄信人正是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通过家人的这一猜测,侧面表现出白居易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二人友情之深厚,一封来信便能让诗人如此动容,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们在患难之中相互牵挂的真挚情谊。整首诗到此收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小诗通常擅长直接抒情,难在寥寥数语间描绘情节与场面。元稹的《得乐天书》却别具一格,最大亮点便是呈现出了场面与情节,却不直接抒情。全诗运用素描手法塑造形象,以自然朴素的语言,将收到来信时的场景生动展现。句句皆是常语,却因平实之中蕴含的深情而显得奇妙。诗中虽未直抒对友人的情谊,可通过诗人的表现及家人的反应,从形象里尽显深情,真正做到了因平见奇。
# 诗人通过妻子之口道出自己心事,出以揣测之词,戛然而止,既有生活情趣,摇曳生姿,又含蓄有味,耐人思索。
现代复旦大学教授吴大逵、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上一篇:唐·崔涂《灞上》
下一篇:唐·贾岛《雪晴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