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qíng
wǎn
wàng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1
zhàng
wàng
qíng
xuě
yún
wàn
chóng
qiáo
rén
guī
bái
hán
xià
wēi
fēng
huǒ
shāo
gāng
cǎo
duàn
yān
shēng
shí
sōng
què
huí
shān
wén
tiān
zhōng

译文

拄着拐杖眺望雪后的晴天,溪面上的白云层层叠叠。砍柴人正走回被白雪覆盖的茅屋,寒冷的夕阳慢慢沉入险峻山峰。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石缝间的松树升起袅袅青烟。转身踏上返回山寺的小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逐句剖析

"倚杖望晴雪":拄着拐杖眺望雪后的晴天,

"溪云几万重":溪面上的白云层层叠叠。

"樵人归白屋":砍柴人正走回被白雪覆盖的茅屋,

# 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贫者所居。

"寒日下危峰":寒冷的夕阳慢慢沉入险峻山峰。

# 危峰:高耸的山峰。

"野火烧冈草":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

"断烟生石松":石缝间的松树升起袅袅青烟。

# 石松:石崖上的松树。石:一作古。

"却回山寺路":转身踏上返回山寺的小路,

# 却回:返回。

"闻打暮天钟":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 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晴晚望》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长江集》。诗中描绘雪后初晴的暮色山野,通过“溪云几万重”“寒日下危峰”等意象展现空寂幽寒的意境,暗含诗人落第后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及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全诗采用动静结合手法,如溪云流动与危峰静立、野火明灭与石松苍劲形成对比;前六句实景描写,尾联“暮天钟”以虚声收束,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贾岛于公元816年在长安应举受挫,名落孙山。转过年来,他便同出家为僧的堂弟释无可一道,栖身于长安西南隅的圭峰草堂寺,《雪晴晚望》一诗,大抵就创作于这段客居僧寺的时光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暮色山野,通过“溪云几万重”“寒日下危峰”等清冷意象,营造出空寂幽寒的意境。诗人以素白雪景为依托,借樵人归途、野火冈草等动态元素,暗喻自身落第后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诗中“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以“归”“下”写人归、日沉的动态,与皑皑白雪的静态相映。“野火烧冈草”是野火燃烧的动景,“溪云几万重”是云叠溪上的静景,动静交织,让清冷的山野雪景更具生机。多感官描写:诗人从视觉、听觉绘景。“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等是视觉,勾勒雪后云绕山川的清丽;“闻打暮天钟”以听觉收束,暮钟声打破静谧。视听结合,让雪晴晚景有声有色,尾联钟声更添归寺的怅惘,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首联“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一开篇便把“望”字钉在诗行里。暮色刚吞掉最后一缕残雪,诗人拄着杖,像把自己插进这方天地。雪后初霁的山野,本就素净得让人心颤,他偏要往远处瞅——溪水缠着云,云叠着云,层层涌向天尽头,数不清有几万重。这哪是望雪,分明是把自己放进一幅会流动的山水轴卷,杖头支着的不仅是身子,更是对这天地浩渺的贪看。颔联“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归”字拖着柴草香,“下”字坠着夕阳红。满山雪光里,樵夫沿着隐没的山道挪步,像从雪堆里抠出的墨点,一点一点洇回白茅舍。而夕阳呢,赖在危峰不肯走,冷光斜斜扫下来,把峰骨照得更硬,把茅屋映得更孤。动静全在这俩字里:樵人是慢镜头的“动”,夕阳是快镜头的“落”,冷清清的,倒衬出山野的活气,像贾岛惯有的笔调——清冷里藏着股子倔劲,连光和影都带着他的脾气。颈联视线再转,“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撞进眼里。山冈上的草,像跟天地较劲,偏选雪后燃一把野火,烧得噼里啪啦响。石缝里的老松更硬气,浓烟缠过来,它偏要挣出烟缕,直直戳向云里。“野火”跳着明,“断烟”缠着暗,一明一暗绞着时间跑。冈草看着弱,火烧不尽;石松看着孤,烟遮不住——倒像在说些藏在诗里的气骨,贾岛仕途再难,诗骨也没弯过。尾联逛够了,“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往回走的山道上,暮钟突然撞过来,清越得像把山野的静都敲碎了。贾岛早年当过和尚,这会儿听着钟声,像听见旧日子在响。落第的滋味、山寺的冷寂、暮色的苍茫,全裹在这钟声里。他本就仕途磕绊,这会儿钟声一起,心尖直颤——像只倦鸟,飞了一圈,还是想往山寺的巢里钻。这钟声也怪,前面六句的静景,被它一撞,全活了,山水、野火、樵人、夕阳,都跟着钟响晃起来,把诗境搅得有声有色,让人读完,耳朵里还缠着钟音,赶都赶不走。

4. 作品点评

全诗跟着“望”字转,从云溪望到樵人、寒日,再望到野火、石松,最后被暮钟撞个满怀。每处景都裹着贾岛的影子,清冷里藏着倔,孤寂里透着刚,像把他的人生,都揉进这雪后晚望的山水里,让千年后的人,读着读着,也跟着撞一回暮天钟,悟一悟这藏在诗骨里的隐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晚唐诗多先锻景联、颔联,乃成首尾以足之。此作似乎一句唱起,直说至底者。

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三

# 通首俱切,结更佳。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卷二二

# (三四句)严峭不可名状。(五六句)二句中有雪在。(七八句)其声亦带寒苦。又:对之三伏中凛凛有寒意。古今雪诗,至欧、苏始称“白战”,其实自退之即不持寸铁也。但用郁思定力,峭骨沉响,笔补造化,无逾此作。

清李怀民《重订诗人主客图》卷下

# 冯班:“松”字重。纪昀:起四句有气力,后半稍弱。五句亦未雅。

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瀛奎律髓汇评》

# 对之三伏中,凛凛有寒意。古今雪诗,至欧、苏始称白战,其实自退之即不持寸铁也。但用郁思定力、峭骨沉响,笔补造化,无逾此作。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得乐天书》

下一篇:唐·白居易《村居苦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