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沉余影":月亮落下,留下一片余晖的影子,
"阴渠流暗光":阴暗的水渠中流动着微弱的光芒。
"蚊声霭窗户":蚊子的嗡嗡声弥漫在窗户周围,
# 霭:笼罩貌。唐陈标《秦王卷衣》:“秦王宫阙蔼春烟,珠树琼枝近碧天。”
"萤火绕屋梁":萤火虫围绕着屋梁飞舞。
"飞幌翠云薄":轻薄的帘幕如同稀薄的翠云,
"新荷清露香":新荷上沾满了清凉的露水,散发出阵阵清香。
"不吟复不寐":诗人既不想吟诗,也不愿入睡,
"竟夕池水傍":整夜坐在池塘边。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落月沉余影,阴渠流暗光。”诗的开篇描绘了月亮西沉时的景象,余晖仍洒在大地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暗的氛围。阴暗的渠道中,微弱的水流闪烁着光芒,与落月的余影相互映衬,进一步强化了夜的静谧与寂寥。第三、四句:“蚊声霭窗户,萤火绕屋梁。”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夜的生机。蚊子的嗡嗡声在窗户周围弥漫,萤火虫在屋梁间飞舞,发出微弱的光芒。这些细节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夏夜的宁静,还透露出一种微妙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飞幌翠云薄,新荷清露香。”诗人将视角转向室内,轻薄的帷幔随风飘动,仿佛翠绿的云彩变得稀薄。窗外,新荷上沾满了清晨的露水,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这一联通过视觉与嗅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后两句:“不吟复不寐,竟夕池水傍。”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既不想吟诗,也不愿入睡,而是整夜坐在池塘边,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中。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上一篇:唐·李白《地藏菩萨赞》
下一篇:唐·王之涣《九日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