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n
jiāng

朝代:唐作者:李百药浏览量:1
dōng
liú
nán
xìn
tāo
tāo
shuǐ
chén
bēi
àn
hài
nòng
zhū
gāo
hán
xīng
yìng
qiǎn
shí
gài
xià
bēn
tāo
liù
kuò
xiá
guāng
jìn
chuān
cháng
xiǎo
gāo
qiáng
zhuǎn
qīng
niǎo
luò
fēng
máo
xīn
duō
cháng
qiě
dài
láo

译文

东边汉江水势很大,流到南方更见其滔滔。水流拍打着古时的沉碑岸,波涛惊骇着那传说中的解佩渚。江水可含住漫天星光,可看得见浅处的江石,在船下波涛汹涌。宽阔的江水霞光已接近,江川悠长,清晨的雾气显得格外高远。桅上的乌鸦在轻轻的翻动着羽翼,嬉戏的飞鸟落下了羽毛。游子的心里满腹愁绪,姑且用长歌来排遣心中的劳累吧。

逐句剖析

"东流既㳽㳽":东边汉江水势很大,

# 㳽㳽:一作弥弥。渐渐。

"南纪信滔滔":流到南方更见其滔滔。

# 南纪:南方。《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水激沈碑岸":水流拍打着古时的沉碑岸,

# 沈碑岸:沈,一作沉。襄阳城西北有万山;其下有沉碑潭,在县西北五里。《晋书·杜预传》:“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波骇弄珠皋":波涛惊骇着那传说中的解佩渚。

# 珠皋:即解佩渚。据《襄阳府志》载:郑交甫在这里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交甫索佩,二女解佩以赠;转身走了十来步,佩玉和二女都不见了。

"含星映浅石":江水可含住漫天星光,可看得见浅处的江石,

# 含星:珠玉曰含,是说星光如玉。

"浮盖下奔涛":在船下波涛汹涌。

# 浮盖:漂在水上的船。

"溜阔霞光近":宽阔的江水霞光已接近,

"川长晓气高":江川悠长,清晨的雾气显得格外高远。

"樯乌转轻翼":桅上的乌鸦在轻轻的翻动着羽翼,

# 樯乌转轻翼:桅上的乌鸦在轻轻的翻动着羽翼。

"戏鸟落风毛":嬉戏的飞鸟落下了羽毛。

# 风:一作飞。

"客心既多绪":游子的心里满腹愁绪,

# 多绪:满腹愁绪。

"长歌且代劳":姑且用长歌来排遣心中的劳累吧。

# 代劳:替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渡汉江》是隋末唐初诗人李百药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极具动感。首两句总写对汉江的感受,诗人乘舟而下,水势浩大,滚滚滔滔。中八句极力描写汉江拂晓前后情景,“水激”“波骇”通过听觉展现浪涛奔涌之态,“霞光”“晓气”转为视觉描写晨光映照的江面,清丽幽美,动静相宜,声色并茂。末两句道出以歌抒怀排解旅途劳顿的心境,又暗含对人生际遇的豁达。全诗用典不晦,一韵到底,实为一首写景幽美、抒情深切的旅行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隋唐之际史学家

李百药(564?~648),隋唐之际史学家。字重规,安平(今属河北)人。其父李德林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齐史》。李百药初仕隋朝,后归唐,入唐后历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宗正卿。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撰修《齐书》。其在文学上造诣颇深,尤其擅长五言诗。他在史学上最重要的成就是编纂了纪传体史书《齐书》。今传《李百药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行旅诗。诗歌以行舟汉江为线索,描绘出汉江壮阔浩渺的山水画卷。诗人借“客心既多绪”点明羁旅漂泊的孤寂,又以“长歌且代劳”的豁达之语收束,将激荡江景与游子愁思相融,于壮美自然中寄寓超脱自适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这两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江上景色。“含星”句描绘出星光倒映在江水中,如同珠玉般闪烁的美妙的静景,“浮盖”句描绘船在波涛中前行,船底江水的汹涌奔流的动景,静态的星光、浅石与动态的江水、波涛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相宜的美感。多感官描写:诗中“水激沉碑岸”至“川长晓气高”这几句运用了多感官描写来表现行旅体验。听觉层面以“激”“骇”“奔”等拟声词强化水势冲击,浪涌声如在耳畔;视觉层面则通过“含星”“霞光”“晓气”等物象,勾勒出空阔迷离的天际背景,又描摹清丽幽美的近处景物。游船在声光交织的江景中行进,令人达旦难眠,侧面烘托出彻夜观景的震撼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二句“东流既㳽㳽,南纪信滔滔”中,“㳽㳽”形容江水充盈漫溢之态,“滔滔”强调水势浩荡奔涌之势,两词叠用既强化了汉江自东向南流动的磅礴气象,又以“南纪”(襄阳段汉江古称)点明地理方位,为后文具体江景描写奠定开阔基调。“水激沈碑岸,波骇弄珠皋”意思是水流冲击着沉碑岸,拍打着解佩渚,发出骇人的声响。“激”和“骇”两个动词生动地刻画了江水汹涌、力量强大的特点,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江水拍打岸边的巨响,看到波浪翻滚的壮观场景,凸显了江水对周边环境的强烈冲击。“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中,“含星”以拟人手法写星光融入浅石,凸显江面清澈、星石辉映的静谧;“浮盖”指船篷随波起伏,“下奔涛”则反向强化浪涛自下而上的冲腾之力,一静一动间形成江面微观与宏观景象的对照。“溜阔霞光近,川长晓气高”转向晨景:“溜阔”指平阔江面如滑润玉带,“霞光近”写朝霞似贴近水面铺展,突出视觉上的空间压缩感;“川长”延伸江流绵长之态,“晓气高”描绘晨雾升腾弥漫,以纵向空间拉伸呼应横向江景,构建空阔迷离的黎明意境。“樯乌转轻翼,戏鸟落风毛”二句聚焦细节:“樯乌”是桅杆顶端的乌形风向标,“转轻翼”以乌翼随风转动的轻盈,侧面表现江风徐缓;“戏鸟”与“风毛”则借飞鸟嬉戏、羽毛飘落的动态,暗写气流扰动,与“樯乌”之静形成微妙互动,于宏大江景中增添生趣。尾两句“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中,“客心”直抒羁旅漂泊之思,“多绪”概括孤寂、疲惫等复杂心绪;“长歌”既是对前文江涛声的呼应,又以放歌排遣愁怀的动作收束全篇,使自然之壮与心境之郁在“代劳”二字中达成平衡,哀而不伤。

4. 作品点评

此诗写景雄浑激荡,沉郁深挚之情贯注笔端。化典入骨而无斧痕,通篇严守韵辙,以汉江浩渺烟波勾连羁旅苍茫,堪称旅行山水诗之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九龄《答陆澧》

下一篇:唐·姚合《闲居》

猜你喜欢